韩笑在长期冰站布放自主式发射声源
■ 本报记者 路涛
9月26日,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回到上海。对于首次参加北极考察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讲师韩笑而言,这是一段收获颇丰的经历。“北极冰下具有特殊的声速分布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声传播效应,我们获取了宝贵的现场试验数据,积累了极地试验经验。”
此次考察,韩笑主要负责北极声学环境调查任务,目的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北极冰下水声传播和环境特性,以及水声技术在北极的应用。
我国在极地声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极地现场开展的试验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可供借鉴的资料非常有限。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怎样获取更有价值的数据?带着一个个“未知数”,韩笑登上了“雪龙”船。在船上,通过考察队内多次研讨,他逐渐完善试验方案,提前演练试验细节,为获取更多的试验数据做足了功课。
航次中,韩笑累计完成了4个短期冰站的冰下声传播、冰下水声通信试验,获取了不同距离的冰下传播和通信数据,在6个短期冰站开展了北极冰下混响测量,在长期冰站开展了近18小时的北极冰下声传播和声起伏观测试验。
“此次北极声学环境调查试验内容丰富,数据质量高,对于了解北极冰下噪声、混响、传播等声学环境特性,分析冰下声速剖面、海冰-水特殊界面等对声传播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韩笑介绍。
声学数据的获取离不开试验设备的支撑。此次考察中,声学试验所使用的关键仪器设备90%以上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包括发射换能器、自容水听器和自主式发射声源等。这些设备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令韩笑感到骄傲:“设备是此次声学环境调查任务成功的基础。”
近年来,韩笑所在研究团队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科院声学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研究单位,围绕极地声学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等多个科研项目支持,在极地声学基础理论、极地海冰区通信、冰厚测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部分研究填补了我国极地声学研究空白。
从上船时的忐忑焦虑,到结束时的轻松自信,韩笑感慨万分。他期待着将来能有更多机会踏入北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我国极地声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1015/75982.s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