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视野下的鸦片战争研究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18-10-15 09:55:20 
    《两个帝国的激烈碰撞——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解读》封面



     关于鸦片战争史的研究,前贤之述备矣。然而,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社科院所等专门的文史研究机构,至于博物馆,似乎未有所闻,倘有,亦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最近,由鸦片战争博物馆研究人员编撰的《两个帝国的激烈碰撞——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解读》一书面世了。博物馆编撰鸦片战争史专著,在国内尚属首例,这部专著自然带有明显的“文博”印记。笔者有幸参与该书的编撰工作,现将其“与众不同”之处归总如下:

    第一,加强文物研究。博物馆开展文史研究的优势在于文物众多,近十年来,鸦片战争博物馆紧紧围绕鸦片战争题材,通过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征集文物,从海内外征集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外海军、海防、海战的相关装备、军事器材、文献史料以及一些与鸦片战争重要历史人物相关的精品文物。“鸦片战争”陈列展览展出的文物紧紧围绕鸦片战争的主题,我们在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过程中,坚持以文物为中心,就文物本身展开深入研究,挖掘文物的内部信息和外部相关联系,并充分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大量具体而丰富的文物信息补充历史研究的细节。

    第二,提升学术含量。对鸦片战争这段历史的研究历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在诸多学者的潜心研究下,一大批学术专著、论文陆续出版或发表,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充分吸纳鸦片战争历史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使本书的论点、论据与时俱进。与此同时,我们在深入研究历史文献资料的同时,还提出了众多新颖而严谨的学术观点,以丰富史料佐证历史事件,例如,针对鸦片战争宣战的问题、厦门石壁炮台的问题、中英双方伤亡人数的问题,我们都提出了见解。

    第三,创新论述风格。为了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我们在论述风格上进行了一些创造性探索。全书在编撰过程中注重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陈述性和评论性相结合、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以纪事为主,适当穿插故事和评论,对每一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事件本身经过,都力求叙述清楚,使读者能对事件的概貌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与以往的历史研究著作相比,我们的研究著作严谨而生动、饱满而厚重。

    第四,拓展研究视野。本书对鸦片战争这段历史的阐述并不仅仅局限于鸦片战争这一时间段,而是将视线拉长,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进行前后延伸、拓展,研究鸦片战争之前数百年间的中西世界,以世界大变局为着眼点,将中西方世界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探寻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里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以此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着眼全球的大局观和警示当代的发展观,开启古今对照与中西比较研究。

    文物是人类的精神标识,博物馆是人类的精神宝库。《两个帝国的激烈碰撞——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解读》的出版正是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博工作的重要指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丁学志  (作者单位:鸦片战争博物馆研究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