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海洋环保 莱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海洋监测浮标成功投放
助力海洋环保 莱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海洋监测浮标成功投放
2016年8月,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准成立烟台莱山国家级海洋公园。为了加强莱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的管理及生态环境管控,近日,海洋监测浮标成功投放,实现渔人码头以南至逛荡河口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实时在线监测。
国家级海洋公园选划面积581公顷,位于渔人码头以南至逛荡河口附近海域,是多种海洋珍稀生物栖息地,沙滩、柽柳等重要资源在全国均具有独特性。此次投放的海洋监测浮标在具备太阳能供电、无线信号传输等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部分新技术、新功能,可实现日照不足情况下仍连续工作7日,以应对复杂海洋环境。
东润仪表海洋事业部经理李振忠告诉记者:监测浮标采用了一种传感器的生物防附着技术,这套技术的应用有效的缓解了海洋环境的腐蚀和生物附着的这种特质,有效的提高了咱们海洋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
此次投放的海洋监测浮标由区海洋与渔业局现场指导组装、调试和布放,投放位置选择在了逛荡河入海口、外围海洋牧场和沿岸海水浴场的三界交汇处,可以对整个海洋公园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
东润仪表海洋事业部经理李振忠还告诉记者:测量的这个地点非常具有代表性,而我们现在监测的数据包括了水质,气象,水文,这些监测出来的数据都非常有权威性,可以反映这个区域的水质和天气的实际情况。
随着浮标的成功投放,岸基监控中心也将进入工作状态,监测浮标将海域内的气象、水质、溶解氧、叶绿素等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后,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至岸上中心站,中心再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让平台对海域内的生态环境做到了如指掌。
东润仪表海洋事业部工程师冷欣奇跟记者说:我们这一平台每时每刻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每半个小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通讯,每个时间点、每一时间段、每个数据的变化都将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通过对收集数据的综合分析,为相关部门将来海洋布局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根据计划,除了投放监测浮标之外,莱山区还将在海洋公园海域建设6处红外视频监测点,并设置水下机器人和水面巡逻艇,形成海洋公园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系统建成后,更好掌握海洋公园资源环境状况,推进生态联防联控。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