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带一路”大环境下南海新区对外开放的跨越发展
在北交大(威海)美丽宁静的校园内,来自10多个国家的各种肤色的青年学生在这里畅游知识海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紧缺人才;在南海新区中恒管桩公司内,大批高质量管桩、方桩等正在运往文莱等国家,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在南海新区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内,董事长、泰山学者约翰·文带领科研团队,在抓紧时间攻克太阳能光热发电关键部件尖端技术,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如今,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南海新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各国留学生来这里求学,优质产品远销海外,外国专家在这里投资兴业,洋面孔已经融入新区的方方面面,外国人也经历了从“被围观”到习以为常的转变,一座开放之城已然形成。
在北交大(威海)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展示中文教材。 资料片
留学生汇聚,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9月3日上午,在北交大(威海)A栋教学楼一间教室内,几十名不同肤色的青年学生正在学习中文,来自肯尼亚的丹尼斯学得格外认真,他偏瘦小的身影也格外引人注目。
丹尼斯今年19岁,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中国求学。“北交大(威海)师资力量雄厚,南海新区环境优美,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能在这里求学感到非常荣幸。”谈及北交大(威海)和南海新区,他赞不绝口。
丹尼斯来到南海新区一年多,他说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在这里,他不仅参与校内的课外活动,还积极参加南海新区组织的植树节义务植树和端午节龙舟赛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象。
虽然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但每当别人问丹尼斯以后要不要留在中国时,他总会坚决地摇头说:“认识到了祖国与这里的差距,所以更要回去建设自己的祖国。”
原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今年5月份,由中国投资32亿美元的内罗毕-蒙巴萨新铁路线建成通车,这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了更好地管理铁路,中方出资资助肯尼亚学生来中国留学学习专业的铁路知识,位于南海新区的北交大(威海)是他们的第一站。
丹尼斯是北交大(威海)第二批留学生,与他同时来到北交大(威海)求学的还有卢旺达、泰国、蒙古、越南、老挝和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近百名学生,这些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其中,来自肯尼亚的青年学生有35名,是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他们将在北交大(威海)学习一年汉语,再到北京学习有关铁路方面的专业知识。
“之前我在东北地区一所985高校工作,虽然也有留学生,但是国际化程度远不如北交大(威海),这里不仅留学生人数多、国家多,而且留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新区组织的活动中去。这对于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北交大(威海)老师刘华清说。
据悉,北交大(威海)还分别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建立了北交大罗彻斯特大学学院和北交大兰卡斯特大学学院,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产品远销海外,企业借力“一带一路”实现跨越发展
9月3日,在南海新区中恒管桩公司车间内,一节节管桩经过编笼、入模和下料等10余道工序后,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加工成型的高质量管桩和方桩在外面堆积如山,一辆辆大型运输车在厂区门口进进出出将产品运往港口。
“这是我们公司出口文莱的第4批方桩,价值近千万元,主要用于文莱一石油基地项目建设。”中恒管桩公司董事长助理张亚平说,去年年底,在文莱一石油基地项目的招投标会上,中恒管桩公司在10余家管桩公司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约5000万元的订单。
中恒管桩公司是最早入驻南海新区的企业之一,入驻于此后,企业迎来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为600多个项目提供管桩,年产值上亿元。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恒管桩公司破解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的困境,在南海新区的支持下大胆“走出去”,今年就是该公司出口业务的元年。除了中标文莱石油基地项目外,该公司还依托在越南设分厂的优势,逐步打开了东南亚国家的市场,申请通过了韩国KS产品质量认证,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出口业务大为提高,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该公司还在积极拓展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业务,成为南海新区企业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立足新区,放眼世界,南海新区鼓励支持企业顺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区内企业的外贸业绩全面开花: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公司研发的低速锂电新能源汽车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以生产方便食品为主的凌航食品公司将产品销售到了欧盟和南太平洋等地的30多个国家,蓝创进出口有限公司和中韩跨境产业园也取得了骄人的出口成绩。
今年上半年,南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2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0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70.3%,企业良好的出口业绩促进南海新区进一步做大了经济总量,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开放催生人才洼地,外国专家掀起“淘金热”
近年来,南海新区大力实施“人才雁阵”方略拉动产业高飞,也引来众多外国专家在此创新创业,来自比利时的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山学者约翰·文就是其中一位。
9月3日,在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一节节太阳能集热管经过技术工人的精细加工后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在公司实验室内,约翰·文正在和同事加紧研究太阳能集热管新工艺。“‘一带一路’让企业有机会更广泛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去,今年我们公司接到了来自中东石油开采项目、西班牙发电项目的太阳能集热管订单,加上内蒙古一处供热项目,订单已经超过2亿元。”谈起公司发展,约翰·文自豪地说,公司已经与法国能源巨头阿海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阿海珐公司的印度Relianc项目及美国TEPS项目中,他们都是唯一的集热管供应商,此外还与美国、印度、西班牙等国家的大型电力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2009年入驻南海新区后,约翰·文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研发上,公司是国内唯一采用熔盐管技术进行生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公司,攻克了选择性吸收涂层和集热管真空度两项技术难题,成为全球三大太阳能光热发电关键部件尖端技术的拥有者之一。在南海新区的支持下,他还在南海新区建立了一支跨国界的专家团队,里面有来自西班牙、瑞典和法国等多个国家的特聘专家,他本人也获得了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等荣誉。
南海新区,遍地是金,正是看中新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不仅约翰·文这样的外国专家来到这里创业,具有海外经历的专家也纷纷来到这里“淘金”:威海纳川管材有限公司引进的高端人才时晨刚刚入选第13批“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项目,曾在美国工作的他主导研发设计了生产的超深水多用途油气工程用的新型柔性管道,实现了我国深海石油装备的自主化生产;曾在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工作的德瑞博新能源汽车董事长、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王德伦在这里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致力于创建中国一流车企;在全球生物多肽和生物多糖领域享有盛誉的姬胜利博士在这里创建润辉生物公司,大胆开拓医药新蓝海……
高层次人才纷纷落户南海新区创新创业,也离不开新区对人才的重视和科研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南海新区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特聘专家”资助计划,招引韩国、北美等地区的人才来新区创业,抓好韩国产业园、北美海外学人交流中心建设,引导海外优秀人才及优秀项目落户新区。近年来,南海新区已经汇聚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人,“泰山系列工程专家”8人,其中大多是外国专家或者具有海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whnh.gov.cn/art/2017/9/7/art_45682_115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