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各地举行开渔、祭海仪式祈福平安

来源: 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08-29 10:17:17 

 文\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南海休渔季结束,临近开捕日,琼海潭门渔港又一次热闹起来。行走在古港的小道上,鼓声、鞭炮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渔民们祭海谢洋,祈福平安,期盼着休渔后的又一轮好收成。

  “路漫漫兮其修远,海茫茫兮无尽境。今日千帆竞发于古港,沧海有情,惟祈保佑,风调雨顺,吉祥丰收。祭礼告成,伏维尚飨。”潭门船长卢家炳,在自家的渔船上祈福。8月16日,南海休渔季结束,上百条潭门渔船经过数月休整,千帆竞发,驶向南海。每条渔船在出港之前,都会举行祭海仪式,拜108兄弟公佑平安保丰收。

  潭门祭海历史久远

  据说古时南海海盗猖獗,108兄弟领导渔民斗海盗战风浪,后来他们远航捕捞遭遇台风全部失踪。为了纪念没有留下姓氏的108位兄弟,潭门人在每个村子都建起了庙,也意味着“潭门人出海就是兄弟,遇事要互相帮助”。

  文教村的108兄弟庙约50平方米,庙门正对着浩瀚的南海,门额题有“文教兄弟庙”五个大字,两旁有副对联:“文通人和神恩泽,教顺地灵渔业丰。”庙里都是海的元素:门廊的柱子被海龙缠绕,盛香的容器设计成鱼的模样,就连屋内的对联都与海有关,“兄弟联吟镜海清,孤魂作颂烟波静。”

  每到出海时节,村里人都会来庙里祈求出海平安,准备鱼、肉、香、饭团等祭祀用品。祭船、拜公、舞龙舞狮、舞鲤鱼灯等丰富多彩的祭海活动都是潭门渔民的传统。据说当地祭海活动从自明朝沿袭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乐东莺歌海开渔仪式的舞龙。王国权摄

  潭门渔民举行古老的“祭兄弟公出海仪式”,为即将出海开捕的人们祈福。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出海“做福”

  “108兄弟公”祭祀仪式通常被分为三种,远航启程前的祭祀叫“做福”,也就是“祭兄弟公出海仪式”;远航归来后的祭祀叫“洗咸”;逢年过节和航船到达某新海域时的一般拜祭通称“做兄弟公”。

  这三种形式的祭祀仪式虽过程大同小异,都是以肉、饭、酒贡祭拜“108兄弟公”,然后焚纸钱和燃炮竹等,但其中最为重要和隆重的就是“祭兄弟公出海仪式”,主要包括在“108兄弟公”庙里和渔船上,船主向“108兄弟公”祈祷等仪式。

  当新的捕捞季节即将来临,各船主便开始忙碌备汛。在备足柴米油盐以及淡水等生活必需品之后,船主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举行祈福仪式。这就是出海前的“做福”了。

  渔民出海“做福”吉日来临之夜,船主将买来的肥猪屠宰作为供奉兄弟公的祭品,并在兄弟庙和即将出航的船只上举行祭拜。“做福”时,以煮熟的全猪或猪头尾、饭团和烈酒供祭兄弟公,船主通过“做福”向兄弟公许愿,祈求保佑其一帆风顺,往返平安。为了表示诚意,船主会送牌匾给兄弟庙,多为“心诚求之”“心诚则灵”“波澜不惊”“海不扬波”“慈云常护”之类,挂于庙内。

  卢家炳家里有两艘大船,在兄弟公庙行完仪式后,他们吹着牛角号,敲着铜锣,登上渔船。而后,卢家炳来到自家的渔船上,将红纸黑字的“一帆风顺”贴到桅杆上。在渔船一些重要的地方贴一些保护符。“做福”之后,鞭炮齐鸣,船只马上启程远航。

  据卢家炳介绍,上世纪50年代以前,开往西沙群岛的潭门渔船,到永兴岛兄弟庙后,把煮熟的整头肥猪抬到庙中,供奉兄弟公,称为“烧香割红”。如果开赴南沙,按惯例至少要带两头大肥猪和数只公鸡。渔船路过西沙时,需杀一只公鸡,祭拜兄弟公;渔船到达南沙时,屠宰一头肥猪并烧香洒酒祭祀兄弟公。另一头猪待到春节屠宰,在岛上过大年,祭祀兄弟公。渔船一直作业到次年,才返航回家。

  归航“洗咸”

  渔船归航后,一般一两天内就举行“洗咸”仪式,感恩兄弟公保佑平安,且丰收归来。“洗咸”在白天进行,屠宰一头肥猪,给兄弟庙当祭品,烧香、献酒后放鞭炮。“洗咸”完毕,待初冬新的捕捞季节来临,再举行“做福”,扬帆出海。

  潭门渔民在浅海捕捞,也有祭拜兄弟公的习俗。凡是当天出海当天返航的渔民,如果捕鱼丰收,渔民都会立即祭拜,感恩兄弟公。船主派人先带一些大鱼回家祭祀,花费全由船主负责。祭祀前先煮干饭,捏成饭团,放在几个大箩筐里,又将大鱼煮上几大锅,然后拿大鱼和饭团到兄弟庙供奉,烧香、洒酒、燃放鞭炮。祭拜完毕,全村男女老幼,包括过路的人,都可随意吃用。

  休渔结束,一位渔民在临高新盈港自家船上整理网具准备出港。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摄

  渔民在三亚崖州中心渔港补给,准备开渔。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沙晓峰摄

  乐东莺歌海:传承习俗人海相谐

  文\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天公不作美,开海仪式还未开始,雨便淅淅沥沥地落下,但十里八村的乡亲终究抵不过一声“开渔啦!”的吆喝,有的撑伞,有的披着雨具,或是戴个渔家常用的笠帽,就赶忙齐聚了过来。8月16日上午,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镇在镇上广场举行开海仪式,七八百名群众齐聚一堂,寄望渔民平安出海、渔业丰收。

  仪式开始之前,群众们自发举行的祈福活动已经开始。活动名为“妈祖祭典活动·巡安仪式”,80余人的方阵身着统一服装,抬着妈祖塑像沿街巡游。游行经过的地方,居民出来与游行人员交换香火,在自家门口燃放鞭炮等,为出海渔民及家中老小讨一个平安。

  开海仪式正式开始后,现场的表演丰富多彩:舞龙者蹄疾步稳,气势威武;跳舞者步伐轻快,身姿曼妙;歌唱者歌声悠扬,婉转动人。这些表演除了部分由乐东黎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带来,大多是附近社区的业余文艺爱好者们自发参演。

  家在莺歌海镇莺二社区的王国权是乐东摄影协会副主席,这天一早,他就来到了活动现场抓拍精彩镜头。他出生在渔民世家,对大海、对渔船,他有着浓厚的感情,这些也牵动着他的乡愁记忆。

  “俗话说出海三分命,上岸沿路走。小时候家里出海前都要进行祈福仪式,烧鸭、烧鸡、果盘,最不可少的贡品是烧得外焦里嫩的猪头。先是在自家忙活一阵,告诉祖先自己要出海了,然后抬着贡品去往妈祖庙,向妈祖祈求出海平安。”王国权说,向妈祖祈完福还不算完,还要将贡品抬到船上,敬谢天地,然后将此前盖上船头的红布揭起,这才算大吉大利仪式完成。

  在莺歌海镇莺二社区,一座造型简约素雅的妈祖庙坐落在大海之畔,每日感受潮起潮落,也使得海上漂泊的渔民们望着心安。拜妈祖算得上在海南影响最广泛的海洋祭祀信仰了,无论是在方志、渔落,亦或是出海的渔船、渔民的话语中,处处可见“妈祖”的身影。《崖州志》中有记载:“天后宫:每岁以春秋仲月上癸日,有司致祭。与文昌庙同。祭品由知府捐廉备办。”

  除了拜妈祖,三亚、乐东的沿海地区拜龙王的习俗也很常见。这些地区有许多龙王庙,每逢重大节庆,当地渔民都会组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家家户户放鞭炮,祈求一年平安。

  尽管许多传统仪式仍在延续,但如今开海仪式的内涵却与过去有了许多不同。

  “过去祭海只是祈平安求丰收,近年来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出海祭文也加入保护海洋的内容。”乐东海洋局莺歌海镇渔政渔监管理站的退休人员吴坤祥今年75岁,他已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这样的出海祈福仪式了,大半辈子与海洋渔业打交道的他,见证了祭海文上的内容从“渔物满仓”到“善待海洋”的变化。

  此次开海仪式的祭海文由《莺歌海志》执行主编陈明发撰写,从里面的内容可见对海洋的敬畏与保护:深承恩泽,惠赐宝藏,人海相谐,情缘深长。渔耕遗址,历历可鉴,不敢忘祖,永怀大海。敬海爱海,善待海洋……

  海风习习,海岸边潮水涌动。活动结束后,趁着开渔仪式的东风,一艘艘渔船拔锚起航,向浩淼大海驶去。

(JIEXUAN)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