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白海豚期待倍加保护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8-14 13:27:25 

  近日,30多头中华白海豚在海南东方市海域畅游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这群中华白海豚是如何出现在该海域的?在我国其他海域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分布状况如何?人们该如何保护它们?《中国海洋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白色身影频现琼海


  在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团队拍摄的视频中,先是两三头白海豚浮现,随后,七八头跃出海面,紧接着,远处多头白海豚、数头黑白相间的海豚欢快地疾游。


  “这群中华白海豚,大概有30头,青年个体为主……”拍摄者一边抓拍一边讲解,画外音可以听到旁人的惊呼声。据悉,2014年以来,该科研团队一直在海南岛近海海域开展周期性的鲸豚类海上科学考察,当年就在三亚西部海域发现过中华白海豚身影。此后,这群白海豚频繁出没在琼南和琼西一带海域。


  中科院深海所科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该群体数量近70头。


  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


  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亚热带和热带近岸浅水水域,由于数量稀少,也被誉为海洋中的“大熊猫”。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王先艳博士是所里的中华白海豚科研带头人。2010年起,王先艳和同事们辗转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沿海,通过咨询渔民、目视观测及声学技术,首次比较全面地对中华白海豚分布进行了调查,基本勾勒出了中华白海豚在我国的分布图。


  早在五六十年以前,整个东南沿海,从浙江温州到福建、广东、广西,大部分地方都有白海豚的分布。王先艳如数家珍,如今福建宁德有七八头,厦门湾大约六七十头,东山湾有两头;广东汕头二十头左右,珠江口种群最大、两千多头,湛江拥有第二大种群、一千多头。往西,广西沿海有两个种群,大风江口二三百头,北海沙田约一百多头。


  危机重重的生存环境


  中华白海豚生活在近岸、河口地带,这种习性延续了几十万年。它们是近岸、河口生态系统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物种,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或“旗舰物种”。“如果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就能支撑白海豚种群的稳定;如果海洋生态系统恶化,白海豚种群数量就会下降甚至消亡,白海豚的种群状况反映了食物链、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王先艳说。


  白海豚对栖息地有较高的忠诚度,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家域范围,往往从几十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不等。


  然而,近年来,渔业滥捕造成渔业资源衰退,让白海豚们食物短缺;海洋工程造成白海豚栖息地被破坏;繁忙的航运带来大量的噪声,干扰了白海豚的声呐系统,影响其觅食和交流;海洋垃圾中的有机污染物,也会在白海豚体内积聚。


  王先艳以围填海为例,“如果围填海的地方是白海豚以前的生存场所,它们则失去了原来的家园,只能另寻他处。”


  保护研究迫在眉睫


  对白海豚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还不能准确评判我国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是增加、下降还是保持稳定。20世纪90年代厦门湾开始相关调查,研究时间比较长,可以发现种群数量基本维持稳定。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大约每年呈2.46%的下降趋势。其他地方因为缺乏历史对比数据,很难判断其未来变动趋势。”王先艳说。


  2017年,《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年~2026年)》印发,确定了我国保护中华白海豚的10年目标:近期到2021年,重点区域中华白海豚种群的衰退趋势要得到有效遏制,70%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远期到2026年,中国中华白海豚90%以上重要分布区域要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白海豚,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更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王先艳说。




查看原文:http://www.oceanol.com/keji/201808/14/c80041.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