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威胁·出路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6:14 



警 示
飓风“卡特里娜”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场飓风带来的洪水,几乎淹没了整个新奥尔良,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目前已确认的死亡人数为973人,失踪人数超过2万。据估计,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数以千计,飓风和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到千亿美元。
当新奥尔良遭受“卡特里娜”袭击而陷于~片汪洋时,很少有专家会感到意外。3年前,新奥尔良《时代报》的一群记者曾分5次做了系列报道。主要叙述新奥尔良总有一天会面临无法躲避的灾难。他们把报道取名为《冲走》。据他们估计,这场灾难的到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此次“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灾难让我们明白:那些记者是对的。
预言了这场灾难的并非只有记者。在2001年春天的一份报告中,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就曾警告新奥尔良可能面临“灾难性的”飓风袭击,但美国总统布什却对这一警告置之不理,一心只顾加大反恐预算。结果用于防范洪灾的预算被压缩了80%,加强防洪堤建设保护新奥尔良的工程3 7年里被首次搁置,为可能发生洪灾做出的撤离灾民的规划也被丢弃在一边。
科学家们还指出,新奥尔良及附近城市发展中缺乏必要的防灾意识是导致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在这样一个低于海平面的地方发展港口,人们修建了大量的流域建设,包括中上游29座大坝和数千米长的堤岸,防止了天然泥沙淤塞港口。但是,此举无法让新奥尔良海岸一带的湿地从天然径流补充泥沙,使河口一带持续下沉。大量人口持续涌入,导致大片本来位处河海交界、承担很多保护海岸线责任的天然湿地沼泽被填平,并被开发成道路、住宅大厦、购物商场和旅馆等。这些规划虽然促进了新奥尔良沿海地区的繁荣,但对新奥尔良这样一个处在“锅底”地形、位于飓风频发区域里、只靠防浪堤保护的城市来说,是“脆弱而危险的”。
全球暖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也是飓风“卡特里娜”造成巨大灾难的另一个原因。据调查,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海平面每年约以1厘米的速度上升,是全球平均速度的10倍。即使近年新奥尔良在密西西比河建造了一些改善措施,可一次四级飓风就使一切改善措施都成徒然。新奥尔良灾难的每一幅震惊世人的景象,都显示了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富裕的国家,也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才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威 胁
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导致海平面普遍上升。此外,一些沿海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迅速沉降。这个速度虽然不大,但海平面上升和陆地沉降相叠加所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本世纪海平面上升1米,全球将有10亿人口的生存受到威胁,5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其中耕地约占1/3)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世界级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威尼斯、曼谷、悉尼、上海等将面临浸没的灾难,而一些人口集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更是最大的受害者,特别是印度和孟加拉间的恒河三角洲、越南和柬埔寨间的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等。据估算当海平面上升1米时,我国沿海将有1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淹,7千万人口需要内迁;在孟加拉国将失去现有土地的12%,占世界海岸线15%的印度尼西亚.将有40%的国土受灾;而工业比较集中的北美和欧洲一些沿海城市也难幸免。
海平面上升拉响警报绝非耸人听闻。有专家发出警告,在未来50年内.世界各地70%的现有海岸线将被海水淹没.美国90%的现有海岸线将化为乌有。
我国沿海城市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4米,最低的还不到1米,一些地区甚至已经在海平面以下,目前只能靠海堤防护。据统计,沿海地区的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3%,但却有40%的人口居住于这一区域,其经济总额已占国民经济总额的60%以上。在我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比较严重的有三个地区,即黄河、长江、珠江这三大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沿海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30厘米。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每年平均沉降1.5毫米,现在约有27%的平原面积低于海平面,许多地区目前靠堤围防护。未来海平面上升30厘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将会扩大到42%。如果疏于防范,珠江三角洲地区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水、风暴潮、涝灾和成潮的袭击。
气候模式预估结果表明,到205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约1 2~50厘米,大于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几个重要沿海经济带附近的海平面约上升50~100厘米。在海平面相对上升最快的天津地区,高程一般在2.5~4.5米之间,平均海平面在1.5米左右。令人担忧的是,1 959—1 988年,天津地区陆地沉降面积达7 300平方千米,使天津地区海拔半数以上降到1~3米,有些地面海拔已在海平面以下。
海平面相对上升,除了直接淹没沿海一些地势较低地区,还将使沿海地区防潮工程抗灾能力不断降低。近百年来,长江三角洲和上海市出现大潮汛的年份达1 2次。1981年9月1日,10级台风使上海潮位打破历史纪录,黄浦江外滩防汛墙顶海拔只有5.8米,仅高出水位0.8米,海浪涌入墙内,情形极为危险。黄浦江外滩防洪墙是按千年一遇标准设计的,如果海平面相对上升O.5米,则堤防标准将降为百年一遇。至于我国沿海其他地区,多数堤防标准偏低,能抵御百年一遇洪水或风暴潮灾害的本来就为数不多,一些港口码头的标高已不适应海平面相对上升产生的新情况。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使得原本可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工程可能变成20年一遇或10年一遇,抗灾能力显著降低,风暴潮对其威胁更大。

出 路
在人类文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为何仍然在大自然面前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深入分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一,人类自身的力量还不足以抗衡自然灾害,技术的进步并不能完全解除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比如,在预报自然灾害上,目前的技术还不可能准确无误。
其二,在防灾的措施和方法上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法国殖民者建立新奥尔良后的几个世纪里,地质学家不断警告.三级以上的飓风会将新奥尔良完全摧毁,因此需要采取诸如改造防波岛,修建更多防洪堤坝,限制流入河道和沟渠水量的一系列措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一名教授甚至建议修建一个两层楼高的带有防洪水闸的围墙。但这些建议都没有被很好地落实,于是飓风乘虚而入。
其三,在城市扩建和发展的道路上以及在今天的经济发展中,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没有为自然留下适当的空间,而走上了不可持续发展的歧路。比如新奥尔良,在城市开发和扩展时,人们筑起了大坝,在低地扩大城市,把密西西比三角洲湿地完全侵占了,而没有考虑在这样临海低地的环境中,至少要留出部分三角洲湿地作为缓冲地,以应对飓风和暴风雨的肆虐。又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泰国的海滨度假村把能抵御海啸的天然屏障珊瑚礁和红树林破坏殆尽,以致在海啸来临时无法有效减轻灾难。同样,我国1 998年长江洪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下游地区在用于蓄积洪水的湖区围湖造田,没有留下缓冲的空间,结果洪魔一来,便到处肆虐。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渐进性自然灾害,其灾害造成的破坏力比其他自然灾害更持久、更广泛,更严重。专家认为,要想遏制和减缓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势头,除了全球共同努力减轻温室效应外,避免过量开采地下水,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沿海地面沉降也是当务之急。早在1 965年,上海市就采取人工回灌地下水的方法,使上海市的地壳和陆地反弹,从而控制住地面下沉,后来天津市如法炮制,结果也行之有效.这说明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完全可以使局部地区的地面沉降得以有效控制。
为了减轻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专家们提出了四条建议:一、在海边实施的工程项目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防潮堤坝、沿海公路、港口和海岸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提高其设计标准,为将来海平面相对上升“留足余量”。二、严格控制和规划地下流体(水、石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并在沿海地区控制密集型高层建筑群的建设,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减缓海平面上升速度。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沿海湿地、河口和洪积平原.减缓海岸侵蚀,提高自然防御能力。四、加强海平面变化监测能力建设,开展海平面变化及影响对策研究,建立全国和区域性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价系统,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目前世界沿海国家和小岛国家所采取的因地制宜的适应对策,一般有以下三种选择,即后退、顺应和防护,并以后者为主。
后退:放弃易受淹没损失的土地、盐田和基础设施.使沿海居民迁移到安全地带定居,力。即海岸带被放弃,对海平面上升不需作任何努生态系统向陆地转移。
顺应:沿海居民继续利用处境危险的土地,不需要防止海水淹没,而是建立紧急防洪躲避所,设法把住所房屋架高,放弃农业,从事渔业和养殖业,或者改种耐海水或耐涝的农作物。
防护:沿岸建设防潮海堤、防洪海挡(墙)等硬结构设施海堤或利用沙丘和植被等软结构来保护土地不被海水淹没,使现有土地继续使用。尤其要保护人口集中和经济发达地区。
在新奥尔良遭受飓风袭击的悲剧发生后,有国际媒体悲观地认为,如果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防波堤都挡不住自然的威力,那么还有什么能够阻挡自然的报复。其实,人类的“防波堤”依然存在,它存在于发展的规划和人类的理性中。目前,科学家们还有一些大胆设想。四名德高望重的英国专家在研究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问题后认为,伦敦有必要建造一座“超级堤坝”。这座“超级堤坝”将跨越泰晤士河河口,从肯特北部的希尔内斯到埃塞克斯的绍森德,全长将近16.09千米。大坝上将安装不计其数的泄水闸门,使泰晤士河的水流可以随着潮汐自由进退。
几位瑞士人和摩纳哥公国的居民已在着手考虑应付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巨大潜在威胁。他们在摩纳哥市的海岸边已选好一块地.将在上面建世界上第一座“深水城市”。斯里特万绘制出设计图。据克洛德说.城市是环形的,直径10千米,城墙长180米,呈火山口形。他们将在上面建一座半圆形剧场似的30层居民楼.有建设面积为75平方米的住宅30万套。这些住宅都位于火山口的外圈,因此从窗口可以直接看到外面的深水层,不用走出抽出里面的水,然后入住。家门就可以观赏到海里的鱼。圆形剧场似的住宅楼宽372米,除了住宅,斯里特万还打算在楼里建事务所、商店、电影院和洗衣房等服务设施。以后,在火山口里面还将搭建一个玻璃圆顶,下面辟出若干花园。专家们并不认为他们的规划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适合做窗户和圆顶的玻璃是存在的,只须先盖起来,再未来的深水居民靠吃鱼、大螯虾、牡蛎和在附近农场养殖的可食用水藻为生。深水居民在海底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比如说,要上另一座城市去探亲访友或上商店,美国人豪克斯组建的设计局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豪克斯本人20年来一直在建造私人用的潜艇.现在打算投入成批生产。

2005年10月26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