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船把头的渔灯节

来源:诗星 银涛 海善 邵壮   发布时间:2015-05-21 02:56:59 

2月7日,拍摄的山东烟台渔灯节祭海的 场面。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三,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山后初家等几个渔村联合组织的传统渔灯节壮观上演 , 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祈盼新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据了解,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山后初家等渔村渔灯节,据今有 300余年的历史 。2008年6月14日,以山后初家等渔村形成的具有浓郁胶东海洋文化的烟台市渔灯节被国家文化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吉忠摄

万盏渔灯红透半边海

清脆的鞭炮、欢快的锣鼓、欢乐的秧歌、吉祥的渔灯……昨天,农历的正月十三,所有的喜庆再次在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山后初家村汇成催人的鼓舞。一年一度的渔灯节开始了。

没有人知道这是大季家沿海渔民的第多少个渔灯节———老辈渔民说,在这片海,在这几个村,他们的祖先大约已经生活了300———500年了。

世代打渔为生的山后初家村60岁的丛治运至今还能想起儿时渔灯节的欢庆场面。他说,渔灯节是渔家人对大海最虔诚的祈祷方式,记忆中这一天一直是“比过年还要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整个村子锣鼓喧天、欢声笑语,彩旗招展、鞭炮齐鸣,男女老少都要到渔港码头祭海,现在,渔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无论是渔业养殖还是出海捕鱼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渔灯节的热闹景象一点都没有“褪色”,庆祝丰收和盼望来年丰收的庆典更为壮观。

这不,一大早老丛就招呼妻子、儿女,把家谱挂上正厅中央,摆上红、白萝卜做成的“金灯”、“银灯”,一家老少一齐在家里先祭拜祖先。老丛说,过去,拜祖有迷信的色彩;如今,这一古老的仪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渲染喜庆气氛、怀念仙逝长辈、增加家庭和谐的新载体。

渔灯节最重要的仪式———祭海,是在这天的下午开始的。

“祭海”的猪头,几天前就蒸好的大饽饽,用胡萝卜制作的各种小渔灯,已经收拾妥当;请来的锣鼓队,各负其责,随时准备开锣;还有鞭炮、礼花、香纸、红绸……

庆典原定下午两点才正式开始,但没有人耐得住性子。丰盛的渔家午饭刚刚上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再也没有停歇,整个村子在一声声的巨响中仿佛和着海水的起伏,摇动起来。

上码头喽!丛治运和亲朋好友抬起供品,抬起古色古香的大食盒,打着彩旗,敲着锣鼓,扭着秧歌,一路欢歌,一路鞭炮,从自家的小院涌向渔港。

岁岁渔灯节,年年有新意。大季家街道党工委书记闫猛告诉记者,过去,渔灯节改变了渔家文化对农耕文化的依附地位。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一渔民自己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已经成为一年一度渔业生产的开工仪式,成为渔家企望丰收、追求幸福的新图腾。

“过去的渔灯节,年年祭拜‘龙王’,龙王长什么样,谁也没见到;如今的渔灯节,我们感谢政府,政府对渔民的帮助,大家是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渔灯节上,老渔民赵奎双告诉记者,他们家世辈都是渔民,从他祖上起,就对“龙王爷”非常虔诚。“那时候拜得比现在勤,头磕得比现在响,可谁也从没真正富起来。现在的日子,老辈人想都不敢想啊!”赵奎双说,刚刚过去的2008年,海产品出口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是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家靠两艘钢壳船搞捕捞作业,纯收入又超过了六位数。说到这里,老赵爽朗地笑了。

此时,码头上的几百条船相依而泊,祭海渔民与观光游客早已人山人海。所有的桅杆、吊杆上挂满了鞭炮,船头摆上猪头、大鱼以及各种供品,真正的欢庆开始了。

上万盏渔灯结彩,上万盏渔灯飞花,渔民们叩拜渔家的新图腾,祈求出海平安,鱼虾满仓……

YMG记者 立通 通讯员 复源 志勇 荣凤 米军

老船把头的渔灯节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每年的正月十三、十四,开发区周边渔村里便迎来了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渔灯节,这是开发区渔民特有的节日,在这一天,渔民们大宴宾朋、豪祭山海,为新的一年祈福纳祥。传承至今500余年间,从未间断。

昨天一早,记者就赶到开发区大季家办事处初旺村渔民赵竹绪家里。为人直爽、知天命之年的赵竹绪在村里颇有声望,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船把头“五叔”。见记者进院,腰系围裙、手挥铲子的“五叔”忙与记者打招呼,“平日男人们出海,女人们在家忙活;渔灯节是渔民的日子,男人们要亲自下厨。”上午10时,离下午2点“祭海”仪式还有4个钟头,“五叔”已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祭海”的猪头,几天前就蒸好的大饽饽,用胡萝卜制作的各种小渔灯,已经收拾妥当;“五叔”的伙计们自发敲起了锣鼓,静待着祭海时刻的到来;家家户户门口堆满的鞭炮、礼花、香纸、红绸,将往日的宁静渔村映得红灿灿。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五叔”,对渔灯节有着特殊的感情。谈起渔灯节,寡语的“五叔”话匣子就打开了:“没人知道这是第几个渔灯节,只知道从小便最喜欢这一天……”赵竹绪告诉记者,渔灯节一年比一年红火,阵势也越来越大,眼下不光开发区当地的渔民来祭海,甚至蓬莱的部分渔村也要来参与。

庆典原定下午两点才正式开始,但没有人耐得住性子,丰盛的渔家午饭刚刚上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再也没有停歇,整个村子在一声声的巨响中仿佛和着海水的起伏,摇动起来。“五叔”坐不住了,招呼着自己的亲朋在门口的巷子里拉上了粗麻绳,然后又在麻绳上搭满了喜庆的鞭炮。放眼望去,300多米的巷子上空已经被高低不一的鞭墙布满。每逢有车队经过,车主都要来给“五叔”打招呼,恭祝新年吉祥。依照习俗,“五叔”回应着点燃一挂鞭,扔到车队前,为其祝福。

从中午1点开始,街上的鞭炮便响成一片,各家祭海的队伍纷纷出发。出发!“五叔”和二船东初庆斌以及亲朋好友抬起供品,抬起古色古香的大食盒,打着彩旗,敲着锣鼓,扭着秧歌,一路欢歌,一路鞭炮,从自家的小院涌向渔港码头。

码头上400多条船紧紧相依,祭海渔民与观光游客早已人山人海。所有的桅杆、吊杆上挂满了鞭炮,船头摆上猪头、大鱼以及各种供品,真正的欢庆开始了。“五叔”招呼着伙计们把鞭炮、供品一起送到船上。所有的桅杆、吊杆上都挂满了鞭炮,酒要拿出一部分洒在船头的甲板上和海里,把带来的黄纸烧了,投入海中。最后,船的当家人———“五叔”和初庆斌带着伙计们,一一朝着船头供拜方向叩拜,此刻虔诚写满了二位海水里泡大的男人的脸。

平安归来,多打鱼虾,这便是海边渔民最为朴实的心愿。在袅袅的烟火中,大海静听着“五叔”和初庆斌对于出海满载而归的期盼。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