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危机 坚持调整优化 努力保持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来源:周国辉   发布时间:2015-05-21 02:57:02 

在当前宏观环境条件下,如何做到因势利导、科学应对、加快舟山发展,对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提出了全新的、紧迫的要求。舟山作为经济特色鲜明并已积聚初步实力的港口城市,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共克时艰,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开创大桥时代新局面。

一、正确把握形势,坚定信心、顺势而为

2008年以来,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激宕起伏,不可测、不确定因素较多。分析2008年以来的宏观形势特点,可以用四个“前所未有”来形容。第一,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2008年6月、11月、12月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幅分别为3%、1%和0.9%,预测数据不断下调。美国、日本、德国等纷纷宣布国家经济已陷入了衰退。第二,世界各国联手救市,采取了积极措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第三,中国经济增速出现较快回落,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这种急转直下、加速调整的局面,前所未有。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正在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严峻挑战,或者是30年来最重大的调整。第四,中央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举措,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首先是国家宏观政策出现了积极明显的变化,从防通胀到防紧缩、保增长、扩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在金融信贷、扩大内需、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

舟山是全球经济大系统中的一分子,经济外向型关联度达到90%,在金融危机之下,不可能游离于外、独善其身,不可避免地面临经济增速下行、局部产业困难较大等新的考验,我们必须善谋大势、把握大局,正确认识舟山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我市当前经济形势,总的是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首先,面对2009年的严峻形势,国家对宏观政策作了调整,给了我们转型升级、倒逼调整的机遇和动力;给了我们积蓄内力、总结经验,谋求更长远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给了我们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的良好时机和良好环境,过去一些想上没上的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现在都存在上马的机会。其次,省委省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对舟山的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舟山调研,对海洋经济发展、港航强市建设,以及充分发挥在“海上浙江”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殷切期望。再次,基于历届党委政府的辛勤付出,近几年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积累了比较扎实的经济基础,以连岛大桥为代表的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或即将建成,根本性地改变舟山发展条件、发展空间、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和思想观念的大解放。第四,当前舟山外部及周边发展环境很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岸“三通”,给舟山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非常难得的机遇。还有极为重要的是,舟山的广大干部群众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练,形成了“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同舟共济、求真务实”的宝贵精神。我们要结合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共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应对严峻挑战的能力、素质和水平。

在2009年及下阶段工作中,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已经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特色,奋力推进。不管宏观形势如何变化,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办实事,一以贯之;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加快推进科学发展,一以贯之;要始终坚持强投资强产业,积蓄后劲抓项目,一以贯之;要始终把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协调同步考虑,既不因宏观调控从紧而松懈,也不因经济指标下行而动摇,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二、围绕战略目标,锲而不舍、持续推进

我到舟山工作半年多来,对舟山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我始终认为,当前我市各方面工作基础好,政治氛围好,发展思路好,发展前景好。特别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几套班子齐心协力,职能部门奋发有为,干部队伍精神振奋,这是舟山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有利因素。在当前面对困难的时期,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和氛围。对今后几年的发展,市委明确了“三大定位、四海建设”的战略目标,这是舟山发展的路线图。我们要按照既定目标,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扎扎实实地抓好工作落实。

在具体推进中,要结合实际,对规划、产业及举措作进一步深化细化。一是进一步深化规划、明晰布局。按照已经明确的规划要求,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区域定位作进一步深化细化,使之更加清晰和可操作。二是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按照既定的“二三一”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做大做强二产;继续做精做优一产,特别要切实抓好具有特殊作用和地位的海洋渔业;切实扶持发展三产,这也是政策支持的重点和产业发展的导向。三是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举措。舟山下步发展思路非常明确,具体工作中要面对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创新理念和举措,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2009年及下阶段经济工作,要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投资、消费、出口的关系。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消费是启动内需的关键,出口是经济平稳增长的助推器。当前情况下,政府在投资方面可以有所作为,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实施一些多年想办又没机会办的事。出口拉动事关各项经济工作任务的完成,一定要在扩大出口、改善结构、拓展市场上下功夫。要积极促进消费拉动,更加重视拓展渔农村市场,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以及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市场。二是物质支持、精神支持和环境支持之间的关系。经济衰退、市场萧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信心缺失和精神危机。信贷、资金及政策等物质支持固然重要,但精神支持更重要。特别是目前形势下,既要帮助企业疏困解难、强化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更要提振信心、鼓舞士气,为企业摇旗呐喊、助威助阵,妥善处理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共同参与之间的关系,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三是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形势下,尤其要高度重视群众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关系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生活和生产。必须重视发展的质量,切实防止和避免、改变以往拼资源、拼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总之一句话,生产要发展,生态要保障,民生要改善。四是发展、改革、稳定之间的关系。发展是首要任务,改革创新是实现更好更快更有效发展的强大动力。30年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但发展和改革都必须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妥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和谐稳定推进改革。

三、狠抓保稳促调,强化举措、奋发有为

做好2009年及下阶段工作,要按照中央、省里指导精神和市委的总体部署,全力“保稳、促调、争快”,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项目为抓手,力保投入有效增长。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关键、是财源,是空间和后劲所在。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我市经济发展,目前主要还要靠抓项目、抓投入,这既是应对经济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市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一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重大生产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两大重点,对接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三个千亿”工程,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达产。2009年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增长15%,力争增长18%。继续做好39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住国家和省调整行业产业规划契机,积极对接争取。条件成熟的抓紧向国家报批,已经报批的抓紧催办争取早日立项开工,已经批准的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和土地指标。对已有规划考虑的,要认真梳理包装,加快前期工作,力争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盘子。在财力许可的前提下,还要抓住经济危机时期原材料相对低廉的契机,按轻重缓急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及城乡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尝试BOT等运作模式,加快项目进度。二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是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对于拉动内需,积蓄发展后劲至关重要。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低谷状态,这并非表示没有市场投资,只是投资更加理性、更加谨慎,比选更加细致而已。我们要充分发挥业已形成的产业和多方面优势,发挥招商引资政策的导向推动作用,以新加坡“舟山周”活动、全球性海事展水产展、以及舟山船博会、佛博会为平台,发挥专业招商组的作用,注重以商引商、产业招商,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中字头企业、军工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在各个领域引进一批一流的大项目。当前情况下,还要积极引进一些有前景、有潜力的“短、平、快”项目,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对已经引进的签约项目,要抓紧做好落地、延伸和深化工作。三是切实强化要素保障。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扎实做好资金、土地、水电、交通、通信和口岸开放等各项要素保障。特别要强化资金、土地两大核心要素保障。同时,积极探索研究国资改革的问题,研究城投、交投、港务、水务四大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二)以企业为中心,力促经济较快发展。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现实的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元素。应对当前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这无论对当前还是长远都至关重要。在特殊时期,更要给予特别关注、实施特殊扶持。一是优化涉企服务。要主动深入企业,引导企业解困,增强发展信心,加快项目审批,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按照“从速、从实、从宽、从简、从优、从早”的要求,强化政府服务,引导应对产业风险,在物质、精神和环境等各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强化项目、资金、政策联动配套扶持,对重点行业企业,及时研究实施“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给企业及时地送温暖、送信息、送办法、送法律,努力提高企业家的信心指数和企业的景气指数。二是推进科技创新。整合相关专项工作经费,采用贴息、补助等多项措施,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引导和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项目。以企业信息化工程为抓手,借助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海洋学院和市高科技产业园区等载体,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一批融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专业化于一体的公共平台。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强化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跨国跨区域合作。三是帮扶拓展市场。加大出口是拉动我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大动力之一。各部门要认真解读国家鼓励出口政策,帮助企业分析市场,防范贸易风险。积极引导企业走内外贸并举之路,在巩固已有国内外市场基础上,鼓励引导企业拓展国际新兴市场和内贸市场,增强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四是鼓励做大做强。抓住当前时机,激发企业内部的动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兼并、联合、重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抓住时机做大做强。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加快内部改革,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以产业为龙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按照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思路,在已有发展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理念,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狠抓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同步发展,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重点产业。高度重视船舶产业发展,密切关注船市变化,切实强化产业预警,重点关注船企“退单”、“拖单”和“断链”等风险。发挥船舶产业法律顾问团作用,帮助船舶企业提高国际贸易纠纷防范能力。积极引导企业重组整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导推进船舶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种船舶、海洋工程和临港重型装备制造业。依托新港、定海工业园区、六横和岱西四大船配园区,着力发展高端船配产业。港口物流是舟山的重点优势产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要抓紧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从税收、信贷等各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港航联动,切切实实帮助航运企业渡过难关。长远发展战略上,始终坚持集装箱和大宗货物物流并举,加快培育港口核心功能,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高起点规划、报批、建设金塘物流园区,切实提升我市港航综合竞争力。海洋旅游是舟山的战略性重点产业,要予以战略性重视。下步要结合新的旅游产业政策意见,进一步创新机制,强化合力,全面推动我市海洋旅游业快速发展。尤其要抓住大桥开通、台湾直航、世博会前期宣传等商机,深度发挥普陀山品牌辐射效应,坚持高端路线和大众旅游并重,构筑整体环境,加强市场营销,进一步打响“舟山群岛”品牌。并要以此为基础,积极争取国家级或省级海洋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普陀山品牌上市。水产行业要着眼整合提升,坚持内外贸并举,狠抓工贸联动,推广实施部分水产品总量控制有序出口做法。切实加强政策引导,严格控制低水平扩张,引导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向海洋生物和医药产业转型发展。石化产业是我市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要严格落实环保监管,注重规划,科学选址,精选项目,加快落户企业产能释放,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大型石化企业,积极稳妥推进发展。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加快制造加工环节向配套服务、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拓展。重点发展港航服务、创意软件、商务会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新兴产业,特别要依托新城中心城区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加快港航综合商务区建设,打造具有舟山特色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充分发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优势,努力做大国际海员产业,打造“舟山海员”品牌,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海员基地。因岛制宜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建设全省、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同时还要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着力打造海上新能源基地。三是加快提升传统工业产业。纺织、服装、机械、玩具、汽配、化纤等传统工业行业,要加强技术培训,练好发展内功,加快产业转型。当前要抓住国家提高出口退税机遇,积极扩大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四是稳步发展渔农产业。渔农产业是我市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事关舟山群众的切身利益,务必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工业化理念,积极推进转产转业,大力发展涉农涉渔二、三产业,促进渔农民增收。同时,要高度重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这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以民生为根本,扎实办好惠民实事。关注民生、发展惠民是政府的天职。要围绕群众居、行、医、学和社保、就业等实实在在的关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办好各项为民实事,全面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人们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高度关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双转渔民等群众就业增收问题,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年关要特别关注物价、菜篮子以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等问题,抓紧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确保困难人群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五)以稳定为前提,维护发展大好局面。社会和谐稳定是应对经济危机、实现快速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当前,在做好常规性工作同时,特别要关注节前节后可能发生的一些社会稳定问题。一是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的劳动用工纠纷,妥善处理因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的欠薪、裁员等问题,保证民工基本工资、合理工资及时支付。要完善困难企业工资支付应急机制,落实好工资应急支付准备金,促进社会稳定。二是切实抓好生产生活各个环节的安全稳定问题。包括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安全营销、安全消费、食品和药品安全等等,实现全程化管理、全方位监管。还要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有效防止次生矛盾,切实加强城乡社会综合管理,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六)以基层为基础,切实加强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开展、项目的推进、社会的稳定,都必须落实到基层。基层强则社会强,基层稳则社会稳。要很好地总结经验,创新载体,特别是扎扎实实推进市委提出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条块之间、党委政府管理和群众自治之间的更好结合。

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形势,各级干部都要勇于面对、科学应对、积极应对。在市委的领导下,合心合力、勤俭创业,善于变通、竭尽服务,依法规范、廉洁从政,大力发扬“四敢”精神,全面落实“四通”工作法,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依法、高效、有序、精干的团队,全面提升破解难题、提升服务、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