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霞浦海带,带10万群众奔富路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发布时间:2018-07-06 08:11:59 

  记者 庄严 通讯员 茹捷 郑雨桐 
 
    初夏,霞浦县又迎来一个海带丰收季。海面上,养殖户开着机械化收割船将海带拉出海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出水的海带宛如一条条绸带,让人赏心悦目;滩涂上,悬绳晾晒的海带,在海风轻抚中,好似彩旗飘飘。

    霞浦县养殖海带已有60年历史,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海带之乡”。该县把海带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海带养殖标准化建设,推进海带养殖朝着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17年,该县海带养殖面积达8万多亩,产量15万多吨,产值达10多亿元,产业辐射让沿海乡镇10万多名群众走上致富路。

    北带南养,推进产业化

    1979年进入霞浦水技站从事藻类研究的谢松平,见证了霞浦海带产业的发展。

    “我刚参加工作时,霞浦海带养殖规模并不大,全县才1万多亩。”谢松平回忆道,由于海带属于冷水性植物,1958年之前养殖区都集中在北方沿海。1957年,“北带南养”项目启动,霞浦县开始在三沙镇三澳和溪南镇东安开展实验性养殖。1958年,试养5亩海带获得成功,自此,该县翻开了人工养殖海带的第一页。

    霞浦海带养殖大面积推广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4年,在霞浦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海带夏苗在自然海区度夏成功,大大提高生产高产优质海带的能力,海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为了让海带成为带领当地群众致富的产业,霞浦县进一步加大了海带养殖的科研投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育苗和养殖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发展海带产业。2008年,该县制定了《海带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促使海带养殖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谢松平高兴地说,如今的霞浦海带养殖稳产、高产、风险小、见效快、效益好,正常年景每亩生产淡干海带2吨到3吨。由于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海带养殖已覆盖该县8个沿海乡镇、数十个建制村,年产值达10多亿元。

    苗种改良和标准化建设为霞浦海带产业带来的变化,养殖户们感触最深。霞浦海岛乡烟台村的郑爱建,今年养殖了20亩海带,按照目前的采收量估算,今年的产量将达50多吨,比去年多出近一成。

    在海边长大的郑爱建,十来岁起就跟随父亲在海上养殖海带。“当时的设备十分落后,用的船是小舢板,收海带全靠手拉肩挑,不但十分艰苦,而且效率低下。”郑爱建回忆。如今,郑爱建记忆中的这些场景早就成了老黄历。海上跑的是泡沫船,船上安装了机械辅助设备,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海带运到码头后,由吊机输送到货车上,直接送到晾晒场。

    转型升级,做强精加工

    “你那还有多少海带,质量好的话,我都要了。”见到霞浦晖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炎时,他正忙着与养殖户洽谈海带收购事宜。

    “今年,海带产品的订单量与去年相比大大增加,对于海带的需求量也上升了。”李中炎说。与当地的同类企业一样,2014年前,李中炎的海带加工厂也以粗加工为主,将收购的海带去头去尾、晒干,装箱打包发货。虽然销路不愁,但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看着市场上日益兴起的海带即食加工,李中炎有了新思路。

    “在销售中,我发现海带精深加工的收益是原材料销售的2倍多。”这样的高利润让李中炎很是“眼红”。

    2013年底,李中炎注册成立了公司。在投入1100万元建立标准化食品加工厂区的同时,他花费300余万元购置了先进的生产线和包装线。2014年9月,推出一款罐装即食海带产品。该公司成为霞浦第一家生产即食海带产品的企业。

    由于市场定位准确,即食海带产品一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去年,该公司销售额近2000万元,今年预计将达到3000万元。

    “上世纪90年代,基本上没有海带加工企业,仅有几十家小包装作坊。收获的鲜海带主要靠阳光晒成淡干海带和盐渍干海带出售,质量差、售价低,经济效益不高。”霞浦县农副产品产业协会会长杨家富说,进入21世纪后,霞浦高度重视海带加工产业发展,通过引导企业引进加工
……查看原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63471.html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63471.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