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璀璨灯光将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造船码头变成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一组组模块化钢铁构件,通过自动升降平台被不断运送到船坞组装;工程师们操纵着现代化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精准地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不久,这些由中国人为欧洲国家自主设计并建造的巨轮,将驶向大洋、扬帆世界。
调结构——在转型升级中打破“天花板”
近年来,江苏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以转型、创新为驱动力,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南通、泰州、扬州三大远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建立了相对齐全的上下游产业体系。
然而,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江苏传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在新时期遭遇了“天花板”,要素资源对江苏传统海工装备制造业的约束日益凸显,行业关键技术缺乏,智能化和智能制造水平较低,要素配置和产业组织效率不高,资本运作和金融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发展规模和高质量效益不对称,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十三五”是我国船舶工业调整提高、实现造船强国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江苏船舶工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才能为传统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苏省从政府引导、服务市场等多个维度破题,在新技术研发、商业模式、产业组织、要素资源、产学研融合等多方面进行系列改革创新,推动传统海工制造产业向现代产业加快迈进。
以江苏南通为主的苏中地区,是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当前,集研发设计、高端制造为一体的千亿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正在投入建设;以南通为主的海洋工程配套设备基地建设,带动了江苏省海工装备关键配套能力持续提升。以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其主要船型建造周期接近日本和韩国水平,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等多项经济指标保持全国前列,成为中国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海洋工程船舶建造企业之一。
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曹军告诉记者,南通大力推动沿海、沿江跨领域、跨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目前已形成集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游艇和配套业为一体的海洋工程船舶产业体系,诞生了蛟龙号、“天鲲”号等自主研发的国之重器,江苏海工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江苏通过共融发展模式,建立了研发、设计、造船、海洋工程装备、修船、拆船、配套及服务等门类齐全的船舶产业体系,具备了建造包括远洋豪华邮轮在内所有船型的能力,产业国际地位、市场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江苏海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合作联盟理事长、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张建军说。
补短板——以新机制促进技术创新
发展产业,政府出政策,企业做产品,这还不够。特别是对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这样需要社会大协作、行业大配套的产业,“政产学研”间的联络与互动尤为重要。
早在2011年,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就倡议成立了江苏省海洋装备产业技术合作联盟。该联盟围绕我国及江苏省产业技术发展的重大创新课题,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强强联合,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技术创新链,促进企业、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上实现产学研用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体制约束,推动江苏省海洋装备产业的技术攀升和产业协同发展。
目前,该联盟在政府相关政策引导和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和支持下,依托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专项支持,建设了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海洋装备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的公共平台、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举办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发掘大量新构想、新思维科研项目,很多“新点子”将变为“金点子”。
2018年2月1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利用市场上淘汰的船型和过剩运能改装成“深远海智能化可移动养殖平台”,构建了一个集工业化养殖、水产品物流加工和海上生产管控于一体的综合生产系统——深远海智慧养殖工船。该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深远海养殖领域的空白,大大降低了成本,其研发成果在全球航运和养殖领域也属首创。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正是通过江苏省海洋装备产业技术合作联盟获得签约落地。
创品牌——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当前,在世界造船竞争格局中,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综合竞争力仍较强。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拥抱新机遇?张建军给出的答案是:“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以高质量发展为海洋经济强省积蓄力量和创造条件,不断提升江苏海洋工程装备高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2014年,江苏省成功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2016年,南通市成功获批“十三五”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这些都为江苏海工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记者了解到,南通市以通州湾示范区、洋口港开发区、沿江沿海重点产业园区为依托,建设了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豪华邮轮、特种船舶、高附加值船型、海工船舶关键设备。
与记者共同调研的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陶建军表示,南通市全力推进新兴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及华东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海底通信等海洋新兴制造业。到2020年,将南通市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海缆研发制造基地,跻身世界海缆第一梯队。
造船工业集聚了当今世界最顶尖的科技成果。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建成说:“工业领域包含着130多个行业,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就覆盖其中110多个行业,现在中国工程师完全可以建造出高质量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轮船。”
该公司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国际著名造船专家徐立新博士谈起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归国的梦想与初心。“就是要把中国人研发的世界一流海洋工程装备送入深海大洋,让世界扬起‘中国帆’”。
目前,江苏海工产品总产值已占全国海工市场份额的1/3强,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承接订单量等三大造船指标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交付产品基本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所有种类,正逐步向世界一流海工船舶产业基地迈进。(张向冰 )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guonei/2018-07-05/51424.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