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蓝色挑战,强化海军实力
王诗成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教授 济南)
摘要:为适应世界军事理论以及战争形态的变革,早日实现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我国海军“近海防御”战略必须以国家经济战略需求为牵引,迎接海洋战略环境的挑战,适时调整海军的结构,全面升级海军现代作战能力,有步骤地强化海军实力建设。
关键词:经济战略 海上战略 海军结构 现代作战能力
郑和曾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于海,危险也来自海上……一旦他
为适应未来打赢海上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适应世界军事理论以及战争形态的深刻变革,我国海军“近海防御”战略理论必须结合海军实践的需要和特点,必须紧紧扣住新军事革命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发展趋势,对海军传统的战略、战役、战术理论和海战战法进行理论创新。
一、以新时期国家经济战略需求为牵引
我国近海海区地处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交通枢纽。这些通道,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陆地资源短缺的现状日益突出,开发和利用海洋,是我国当前发展和着眼于子孙后代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举措。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海军必须把保卫国家海上利益作为确定海军战略发展的重要前提,海军战略的发展必须适应保卫我国海上经济战略的需要。
二、以迎接海洋战略环境的挑战为基点
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家与民族间的对抗从军事领域更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对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尽管趋向缓和,但由于种种矛盾的存在,仍潜伏着许多不安定因素,我国的安全利益正面临来自周边海区多元的军事挑衅和威胁。其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执意推行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自北向南构筑围堵链,对我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二,台湾当局走向实质独立的步伐正在加快,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其三,日本积极争当军事强国,加速扩充海上军事力量;越南争霸南中国海的野心日益强烈。针对这一形势,我们应对“近海防御”海军战略作出及时调整,积极凋整军事战略和海上战略,大量引进和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以适应我国周边海洋战略环境的变化。
三、以新时期海上战略活动空间为创新点
自80年代以来,人类对海洋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国际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使海洋斗争的焦点已经转移到海域主权之争、海洋资源之争和海上交通之争。如我国周边一些国家相继调整海上战略,以各种借口和方式,侵略我国岛屿主权,掠夺我国海洋资源,不断扩大与我国有争议海域的实际范围,并加速其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与此同时,海洋霸权主义对亚太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干涉,也对我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我国海军的战略运用海域拓展到能覆盖我国所属的全部岛屿、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整个海域,扩大防御控制范围,将防御范围推向更大的纵深空间。应按照国际法所规定的公海的国际性和自由性,根据国家安全和利益涉及的范围和需要,增强海上实力,延伸防御空间。海军的非战争行动职能要大大扩展,海军不再仅仅担负保卫海防线的传统任务,更是要担负起保卫海洋国土资源、执行海上军事交往、保护海上通道安全、进行海上战略威慑等任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商船队、海洋科学考察队和勘探队、渔业捕捞队、石油开采队的相互接触而增大,海上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多,斗争的复杂性增加,如果没有海区巡逻警戒、护渔护航、海上援救、海上反恐等维护海上法律秩序的海上力量,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就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海军只有相应拓展新的功能,才能胜任在海洋国土内维持国际海洋法和国家法规的神圣使命。
四、适时调整海军的结构
随着海洋形势和我海军使命任务的发展变化,随着新军事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当前世界的海洋事业具有极大的竞争性,海上武装力量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坚强支柱。我们能否有效地控制海洋,其关键是看这支海上武装力量能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近海防御和维护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任,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在多大程度上捍卫我国海洋主权不被侵犯。海军是开发海洋的有力支柱和坚强后盾。因此,适时调整海军的结构,就成为新世纪控制海洋的必然要求。随着GISR系统和数据链的发展,海军舰队各级指挥机构的效率大为提高,指挥层次减少,指挥体制更“扁平化”。随着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和作战手段的进步,海军中工程技术人员比例增加,素质结构明显变化: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兴起和作战空间的拓展,除传统兵力外,海军编制中正在形成新的兵种,如信息网络部队、海基导弹拦截部队、电子战攻击部队、航天防御部队等。海军的作战部队编成也向精干、高效方向转化,规模趋于缩小,构成则更注重合成化,以适应海军战略军种、多元化任务和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五、全面提高海军的现代作战能力
21世纪我国增强海上力量,其中关键要素就是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当前,高技术在海军建设中的普遍应用,使现代海军的兵力构成、武器装备、海战样式、活动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战武器装备日益高科技化,使得舰艇航速慢、航程近、机动性差,以及舰载武器射程近、命中率低、威力小的状况得到根本的改观,呈现出舰艇高速化、隐身化、智能化、武器系统精确化等新特点。随着网络化自动指挥系统的应用,舰艇的“信息一火力”系统更是具有指挥灵活、反应快、打击准确和效率高等特点。从总体上看,21世纪海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和“集成化”两大趋势,舰载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是实现海上联合作战的核心,集成化则是实现快速反应的前提。中国海军应通过新型装备的信息网络化升级和现役装备嵌入芯片改造的两个层面,全力打造海上军事行动的数据链,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执行任务的方式,力求将攻舰、防空、反潜和反导等战斗行动从依靠本舰(艇)自身的系统转变到以网络化的舰队(编队)协同作战方式进行,从而既显著地缩短战术反应时间,充分发挥单舰(艇)的作战潜力,又最大限度的提高舰队地整体作战效能,尽快缩小我国海军同发达国家海军之间的差距。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面对风起云涌的21世纪海洋,面对发达国家海军咄咄逼人的升级行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海军也必须吸取新鲜的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找出有益的启示,为我所用。从园情军情实际出发,中国海军必须以军事变革的勇气来提高未来海上反侵略局部战争的作战能力。首先,对于在海洋利益驱动下来犯之敌的信息化联合作战,中国海军必须重在海、空迎战。其次,是关于捍卫海洋主权和统一祖国的海上军事斗争的准备。最后,着力于对敌远洋高速运输船队和战区特种补给支援舰组成的,并由驱护舰只警戒的海运线实施攻击,兼之以对敌航道、港口的舰艇、水雷封锁,可有效瓦解敌军来自海上气势汹汹的联合海空进攻。
总之,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在增强海上实力的建设上,有步骤地实施强化海军实力建设。这既反映了海洋世纪的时代特征,也反映了保卫海洋国家利益和现实海洋斗争形势的需要,对中华民族的兴盛与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