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移动核电站备受争议 是机遇还是灾难?

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8-05-28 17:16:06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在拖船的帮助下离开造船厂码头。

    一直以来,能源是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开发新的能源来应对将来可能到来的能源危机。其中,核能作为一种高效的新能源为世界各大国所青睐。据报道,俄罗斯的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已经建造完毕并即将投入使用。不过,世界对他的瞩目并非来源于其性能有多优秀,而是他的安全问题……
 
  自从4月底起锚离开位于圣彼得堡的造船厂,俄罗斯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就开始了它漫长的旅程——据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网站的消息,“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已于5月17日抵达俄北极城市摩尔曼斯克,并在这里装载核燃料。完成装载后,“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又将被拖到俄罗斯东部港口佩韦克。
 
  这里提到一个关键词——海上浮动核电站。海上浮动核电站到底是什么东西?简单来说,海上浮动核电站就是一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在海上搭建的“充电”平台,能为沿海城市或者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提供能源。
 
  未来计划
 
  打造浮动核电站船队
 
  俄罗斯方面表示,这座海上浮动核电站将在2019年夏季到达俄罗斯东北部的佩韦克港,该港口距离北极圈仅有350公里远。佩韦克港附近还有俄罗斯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因此媒体猜测,“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为这些区域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提供能源,甚至可以取代当地的核电站和矿物能源发电站。
 
  实际上,“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在与当地的电网连接后,据称可以为20万人的城镇提供能源,它也将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运行的浮动核电站和世界上最北端的核设施。由于俄罗斯地广人稀,不少偏僻地方的居民需要这种移动“发电站”提供能源。根据计划,除了“罗蒙诺索夫院士”号之外,俄罗斯还将打造一支海上浮动核电站船队,为海上大型工业项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气钻探平台提供无尽的能源。
 
  差点夭折
 
  在建造途中临时转厂
 
  实际上,作为世界上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出现并不是一帆风顺——从2007年开始建造后,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反复和努力,它才与世人见面。考虑到俄罗斯造船厂普遍存在的拖延工期现象,“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问世着实不易。
 
  据悉,“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早在2007年4月就已经铺设龙骨,最开始由俄罗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负责建造,不过后来又转移到俄罗斯最大造船企业——波罗的海造船厂进行建造。正在建造的船临时转厂在船舶建造领域非常罕见。有报道称,这是因为俄罗斯官方对于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的不满。俄罗斯官方希望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将精力集中在建造军用舰艇上。2013年7月,波罗的海造船厂总经理阿列克桑德·沃兹尼森斯基在一次国际海洋展上透露,海上浮动核电站将在2016年投入使用。事实证明,“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又“难产”了至少两年。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长140米,宽30米,高10米,排水量为21500吨,配备70名左右的船员。这座海上浮动核电站装备两座核反应堆,可以输出70兆瓦电功率或300兆瓦热功率,足够供20万人使用,因此也被戏称为“全球最强移动电源”。此外,船上的海水淡化设备也可以生产淡水,产能达日均24万立方米。


 

工作人员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装填核装置。

“罗蒙诺索夫院士”结构想象图。


 
  安全隐忧
 
  有遭到恐怖袭击风险
 
  尽管俄罗斯对海上浮动核电站信心满满,而且核电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清洁能源之一,但“罗蒙诺索夫院士”号从一开始仍然遭到了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批评。该组织表示,鉴于32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教训,以及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影响,国际社会应该对这艘核电站进行严密关注。
 
  他们认为,海上浮动核电站并非绝对安全,不但有可能排放核废料带来海洋和空气污染,如果遭到恐怖袭击,还要承担被破坏的风险,而且如果这艘浮动核电站进入北极圈,将对北极圈内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绿色和平组织甚至批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是“核能泰坦尼克”号。
 
  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小布什时期核能监管委员会负责人、现德克萨斯大学副校长达勒·克雷指出,要在公开水域设计一个安全的核反应堆并不容易。通常情况下,陆地上的核电站的核芯都会包在一个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保护壳之下,如果管道发生破裂,那么所有核原料都将继续保留在这个安全壳内。而当移步到一个移动的海上核电站,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不足为虑
 
  比陆地核电站更安全
 
  不过据此前俄罗斯媒体报道,“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生产商波罗的海造船厂表示,海上浮动核电站一般采用小型核反应堆,寿命可达35到40年,安全性高,而且其安全标准丝毫不亚于陆地上的核电站——它不仅有多重措施防止核泄漏,而且在海啸等其他自然灾害情况下,浮动核电站往往和陆地保持一定距离,即使发生地震,地震波也不会被海水传递到浮动核电站,受地震、海啸影响不大。
 
  此外,虽然海上浮动核电站可以输出70兆瓦电功率,电力可供20万人使用,但是俄罗斯核能研究所负责政策发展与公共事务的副总裁约翰·科塔克称,这样的数量级大约是美国一个大型商业反应堆的7%,不足为虑。
 
  新闻背后
 
  俄国家原子能公司 全球核电界巨擘
 
  作为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所有者,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敢作敢为让人侧目——在本世纪初兴起的核电热潮中,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已经成为发展最快,业绩最好,最具竞争力的核电公司,目前世界上没有可与之匹敌的公司。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俄罗斯继承苏联的核能技术以及资源之后,以国家力量为后盾向全世界推销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核电技术和产品。
 
  众所周知,俄罗斯的核工业规模巨大,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美国——他们曾经制造了能毁灭地球上百次的庞大核武库,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燃料处理能力,还有着最悠久的核电设计经验……只是,俄罗斯刚独立时,其核工业继承了苏联模式,以政府部门的形式在运转。再加上国内核电需求不振,发展举步维艰。
 
  在普京的主持下,1992年,在苏联原子能部的基础上,俄罗斯成立了原子能部;2004年,又进行了一些改革,将其改名为国家原子能署,但是这个机构运转并不顺畅;2007 年痛定思痛,普京下令将原子能署改制为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
 
  此时,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囊括了俄罗斯核工业中几乎上中下游的所有公司,其中包括904家核能设备制造厂,540 家核能服务机构和公司,39个核材料及放射性废物贮存场,6176个辐射危险项目……公司规模举世罕见,世界上没有任何公司可以与之相比。
 
  此外,俄罗斯政府对公司寄予厚望,由俄罗斯副总理直接统辖,而且俄总统和总理每年都会不定期听取公司报告。为了争取核电订单,俄罗斯总统普京还亲自担任推销员,在各个外交场合不厌其烦地向各国推销俄罗斯的核电业务。为了让俄罗斯核电迅速占领世界新兴市场,俄罗斯还以国家主权基金甚至国家信用为担保,为这些国家提供超低息的贷款。此外,俄罗斯的外交部门也没有闲着,在潜在的核电市场都专门为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设置了代表处。在俄罗斯政府的推动下,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业绩到了令人“咬牙切齿”的地步。预计到2020年,公司的海外订单额将达到1900亿美元。


 

2018年3月,两艘美国潜艇和一艘英国船在北极附近聚集,这是数十年来北极最大的海底演练之一。


 
  美俄冲突开辟新战场
 
  浮动核电站现身北极不是偶然
 
  对于国际观察家来说,“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核能技术先不先进并不是最让人关心的,它的军事价值更是不可低估,特别是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全力争夺、开发北极的当下,“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活动区域选在北极显然不是偶然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海上浮动核电站拟定的目的地位于堪察加半岛,这里被认为蕴含有丰富能源,石油、天然气储量或分别高达103亿桶和5000亿立方米。
 
  美英潜艇北极现身
 
  2018年3月,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在北极点附近汇合,进行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北极军事演习——3月9日,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和“哈特福德”号攻击核潜艇冲破冰层后现身北极点,3月14日,英国皇家海军“锋利”号攻击核潜艇也现身该海域,和美国核潜艇汇合,美英核潜艇展开了水下作战等实战科目演习。
 
  据悉,北极军演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美军为了应对苏联在北极方向的威胁,派出部队在北极地区展开军演,包括出动空军和海军进行高寒气候下的作战。近年来,这种行动越发地明显,除了阿拉斯加地区美军参与演习外,美国核潜艇也频繁现身北极。
 
  北约战略转向北方
 
  除此之外,北约日前宣布,将于2018年10月至11月举行“三叉戟”军事演习,并称这场演习旨在训练北约部队协同作战能力。据悉,北约这场2018年最大规模演习大部分项目将在挪威举行,部分项目设置在芬兰和冰岛。届时将有30个国家参加,拟出动3.5万人、130多架军用飞机、70多艘军舰和一万多辆军车。演习区域主要在挪威以及周边的大西洋北部和波罗的海地区,同时还将使用芬兰、瑞典的领空。
 
  北约每三年举行一次“三叉戟”演习,因此通常会体现北约的战略方向。而这次北约军演“北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就公开表示,北约必须有能力在北极地区保持一定威慑,增加北约在北极的存在感。
 
  俄维护极地“后院”
 
  面对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加强从波罗的海到北极的的军事部署,与俄罗斯在该地区较劲的意图也越发明显,俄罗斯也不断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军事演习的方式表达不满。美军事专家坦承,俄罗斯曾在北极点海底插上俄罗斯国旗宣示主权,由于北极长期都是冰雪覆盖,俄罗斯将其视为“安全的后院”,但美国等国核潜艇不断现身北极无疑是对俄发出信号:俄罗斯的“后院”已经不再安全。
 
  专家还表示,由于全球气候迅速变暖,北极地区冰层不断融化,使得该地区成为潜在的新航道,同时北极地区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也使其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无疑,浮动核电站成为核能充电宝,无疑让俄罗斯在守卫北极方面更加强势。
 
  海上核电站已有先例
 
  海上浮动核电站是将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结合,突破空间限制,使核电移动化,这并不只是俄罗斯想到了。早在1963年,美国军方就将设计的MH-1A核电装置装备在轮船上,解决巴拿马运河地区的电荒问题。之前,法国也研发了下沉式海上浮动核电站,其反应堆安全系统能在和外部断电的情况下依然运转。


 

美国浮动核电站MH-1A由轮船改装。


 
  美国
 
  半个世纪前用轮船改装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美国就已经拥有了浮动核电站。该浮动核电站的代号是MH-1A,被命名为“赛谬尔·D·斯特吉斯”号,置于美国陆军核动力项目之下。MH-1A浮动核电站改装自美国二战时期的一艘轮船,从1963年开始改装,1966年改装完成。在美国陆军核动力项目中,有很多个核反应堆项目,但改造的浮动核电站仅有MH-1A这一座。
 
  1967年1月,在完成5个月的测试之后,MH-1A浮动核电站被拖往巴拿马运河,主要是为当地提供电力,其发电能力可达10兆瓦。到1975年时,因当时的石油危机导致能源需求减少,美国陆军认为MH-1A浮动核电站的运行成本过于高昂,于是使其退役。

法国Flexblue海底核电厂。


 
  法国
 
  曾研究建设海底核电厂
 
  在此之前,法国科学家也就建设小型海底核发电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希望为地理位置孤立的国家或岛国提供低成本核能源。法国研究人员希望建设的海底核电厂的形状如潜艇,而且采用核潜艇技术——每艘“潜艇”可提供50兆瓦至250兆瓦电力,比陆地核发电厂的1650兆瓦电力低许多。核电厂造价估计介于1亿欧元至10亿欧元之间。
 
  法国国防部和海军舰船建造机构说,此类称为Flexblue的海底核电厂,能为有10万人的大城市,或有100万人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供应电能。Flexblue核发电厂是一个胶囊状的设施,长100米,直径为12至15米,重1万2000吨,计划将该设施安置在水面下100米的海床上。
 
  该项研究的重点是安全性。在水深100米下安装该设施,可避免受到飞机坠毁、雷电或海啸的影响,恐怖分子也较难潜到这样的深度发动攻击;设施周围的金属网罩则可预防鱼雷爆炸的破坏。一旦该设施受到攻击,还可启动安全机制,让核反应堆隔层注水,避免发生爆炸。在理论上,类似切尔诺贝尔核电厂泄漏事故的灾难不会发生。尽管如此,法国反核组织将该计划称之为“荒谬”之举。该组织代表说,辐射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空气中更快,而且控制泄漏的方法更少。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energy/hedian/2018-05-27/50359.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