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构树叶喂草鱼能防病,粪便还能培养生物絮团,起到“一草养三鲢“的效应
构树为桑科构树属落叶乔木,别名楮实子、楮树、皮树、麻叶树、谷浆树、醋桃树等,在自然界生存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既耐干旱、贫瘠、盐碱,又耐干冷、湿热,根系发达,在酸性、中性或石灰质土、盐度4以下各种类型的土壤中几乎能旺盛生长,极少发生病虫害,山间地头随处可见,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省都有分布,国外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太平洋诸岛等亦有分布。我国有利用构树皮造纸,构树叶喂猪的悠久历史。构树的叶、根皮、茎皮和成熟果实均为常见的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版药典均有收载。
构树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春季树叶粗蛋白质可高达29.73%,春、夏、秋三季均可收割利用,平均粗蛋白质为23.7%,粗纤维平均在10%以下,属于高蛋白质树叶。目前从构树中已分离得到近百余种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的绿化、用材与饲料兼用的具有突出抗逆性的复合型多功能杂交构树,每年可收割4~5次,年产鲜叶2万~3万千克,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打下了基础。杂交构树和野生构树均具有越砍生长越旺的特点。
草鱼是我国常见的大宗淡水鱼,为草食性,可人工种植牧草或打捞水草养殖,由于牧草和水草蛋白质含量较低,又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渐攀升,这种养殖方式经济效益逐年下降。随着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一些养鱼场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就开始全部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饲养草鱼,由于采用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残饵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易导致水质恶化,病害频发,用这种养殖模式生产的鱼产品品质下降,口味较差,不受消费者欢迎,曾一度出现主养草鱼亏损的局面。
构树叶用于畜禽养殖需要适当加工处理才能被较好地利用,构树叶主养草鱼不仅可以直接被草鱼利用,而且通过草鱼初步消化后的粪便在水中微生物、原生动物的参与下,极易形成生物絮团,成为鲢、鳙、鲤、鲫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好饲料,能被草鱼再摄食利用,这种高效的利用率是构树叶养殖畜禽无法达到的。
近20年来,笔者一直坚持构树叶的渔业利用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在承担与此相关的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和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野生构树叶资源丰富的平桥区彭家湾乡进行了山区池塘构树叶主养草鱼提质增效技术探索,结果发现草鱼摄食构树叶排出的粪便形成的生物絮团有效带动了其他鱼的生长,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现将产量250~500千克/亩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池塘2口,面积分别为1号30亩和2号10亩。1号池塘,水深平均2米,最深5米,最浅1米,接近池埂处最深,池埂及四周均为自然黄黏土,池埂较长,池塘呈正方形,浅水处沿岸边生长有2米宽的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带,池塘位于田冲中间,旁边建有排洪沟,洪水时可人工控制流入池塘的水量,平时有少量流水,天旱时断流。有单相电和机动三轮车通行道路。背风向阳,池边和周围山坡自然生长有大量野生构树。2号池塘,水深平均2.5米,最深5.5米,最浅1.5米,接近池埂处最深,池埂及四周均为自然黄黏土,池埂较短,池塘呈狭窄长方形,池边沿岸生长有1米宽的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带,其他条件与1号池塘相似。2口池塘均担负有农业灌溉任务,最少可保留水位平均1.5米深。2口塘各安装喷水式增氧机3台,1.5千瓦/台;各安装全自动投饵机1台。
二、放养与收获
见表1、表2。
三、投入与产出情况
见表3、表4。
四、提质增效分析
1. 1号池塘和2号池塘分别属于2名农民承包者,由于缺少技术和投入,多年来亩产难以突破100千克,效益低下。
2. 1号池塘,由于夏季雨水充沛,鱼类密度相对较低,增氧机基本停用,电费开支较少,节约了养殖成本;2号池塘,鱼类密度相对较高,在鱼类生长的旺季增氧机平均每天需要开3小时。
3. 2口池塘由于草鱼主要吃构树叶,整体密度不高,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疾病发生,成活率较高,除用生石灰清塘和平时调节水质外,整个养殖过程没用其他化学药物,草鱼摄食构树叶排出粪便的C/N适合培养生物絮团,并配合使用自己研制的生物絮团促进剂,能使草鱼粪便充分转化为生物絮团,可为其他鱼虾提供优质天然饵料,促进鱼虾生长。
4.信阳市场鲤鱼并不受消费者欢迎,价格也较低,放养搭配少量鲤鱼可以促进草鱼粪便悬浮,使其参与形成生物絮团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5.为保证鱼类营养需要,促进生长,配合投喂新鲜构树叶重量5%以内的配合颗粒饲料,每天下午在草鱼吃完构树叶后投喂。
6.从草鱼的产量和产量占比来看,构树叶主养草鱼形成的生物絮团等天然饵料能带动其他鱼虾的快速生长,起到“一草养三鲢”的效应。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鱼类混养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混养的草食性鱼类规格最小以50克左右为宜。
河南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 周本翔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5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