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蓝天飞出“中国航迹”——记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直升机作业队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5-23 16:25:24 

 

■ 本报特派记者 郭松峤

 

  2018年4月21日,“雪龙”船完成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随船的“雪鹰12”Ka-32型和“海豚”SA365N型两架直升机,也安全飞抵基地。在此次考察中,两架直升机共配备了8名机组成员,其中4名飞行员、4名机务人员,他们来自海直通航公司,作为考察队的“空中力量”,两个机组在队员运输、吊挂卸货、后勤保障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极洲的蓝天上留下了一道道“中国航迹”。

应急卸货担大任

  马达轰鸣、铁翼飞旋,“雪鹰”徐徐升空。“这是最后一吊。”驾驶室内,机长杨佃良对新站卸货指挥部及时报告。这是2017年12月10日在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恩克斯堡岛胜利在望的一幕,过去的两天里,直升机作业队完成了新站前期340吨物资的卸运。
  “‘雪鹰12’直升机产自俄罗斯,是目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机型,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带吊挂载荷)12.7吨,其中机外吊挂载荷最大值可达5吨。”杨佃良告诉记者,此次新站卸货,直升机满负荷作业,确保了任务的进度。
  新站首次卸货的两天里,8名机组人员连续奋战、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为了节约时间,他们与船上人员多次沟通协调,将货物合理搭配,使直升机每一次吊货重量达到极致,成为名副其实的“雪龙之翼”。
  2017年12月28日,“雪龙”船穿越中山站外围浮冰区,进入距离中山站38公里的陆缘冰区。坚硬的海冰和冰山成为“雪龙”船与中山站之间的天然屏障,“雪鹰12”直升机再次担当重任。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雪鹰12”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早上7点准备,最晚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中间只有吃饭和加油时可以休息片刻。人和直升机几乎都达到了规定的最大工作量,最终顺利完成任务。”杨佃良说。
  在此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鹰12”直升机共飞行95小时45分钟,吊运物资282次,吊挂货物906吨,运输人员237人次;海豚直升机共飞行50小时30分钟,飞行192架次,运送人员791人,并先后访问了南极印度站、澳大利亚站、美国站、意大利站等。

南极飞行挑战多

  此次机组的4名飞行员都曾是海军航空兵,坚毅勇敢、忠诚履职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巧合的是,两位机长杨佃良和梁高升是多年的老同学、老战友。他们曾一起就读于海军飞行学院,梁高升毕业后留校任教至2010年,曾在部队飞过初教6、运7和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米8机型,总飞行时间约4000小时。杨佃良则早早的加入海直通航,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海事巡航、海上救助等任务。
  梁高升算是南极的“常客”了,他此前参加过第30次、32次南极考察,执行过泰山站建站、营救“绍卡斯基院士”号和马航搜救的等任务。
  “在南极执行飞行任务,难度比在国内要大。”梁高升说,困难不仅来自于长时间作业,主要是在茫茫冰雪中飞行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就要求飞行员高度集中精力,确保飞行安全。
  吊挂作业在直升机飞行中属于高难度课目,受货物重量、体积和迎风面的影响,直升机操控性变差。尤其在“雪龙”船边近距离作业,直升机旋翼吹吸的气流容易引起乱流,更难操控。“这就需要飞行员胆大心细,根据风速、风向,合理判断从哪个方向进入货物上空。同时还要对货物重量和体积合理判断,以考虑飞机的剩余功率是否可用。”杨佃良说。
  机组中还有两位年轻的飞行员——机长迟晓杰和副驾驶华伟龙。尽管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南极,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们在休息时也不忘和两位经验丰富的机长探讨极区飞行的特点。
  “在南极飞行,既领略到特有的自然风光,更领教了变化无常的狂风暴雪。”华伟龙说,极地飞行是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而作业时需有全面考虑,飞行技术、天气状况、任务执行的正常程序和应急程序、协调与沟通方方面面缺一不可。
  迟晓杰也有同感,他希望今后有机会再征南极。“此次是职业生涯中难得的历练。”

默契配合保安全

  除了技术精湛的飞行员,直升机在南极安全顺利飞行,也离不开机务人员的配合。此次南极考察,海直通航派出了由刘晓平、姚平博、李斌、孙帅帅4人组成的机务组,为直升机保驾护航。
  中山站卸货期
  间,记者经常在停机坪看到这样的情景。刘晓平仔细检查着驾驶舱的航电设备,李斌爬到直升机上部的发动机舱,查看动力系统,孙帅帅一丝不苟的检查旋翼是否损坏或结冰,姚平博则趴在机身底部检查吊挂设备。
  每次直升机起飞前,机务组都要进行130多项细致的航前检查,只有所有指标正常,他们才会签字放行。“直升机飞行受天气、气流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个小疏漏就可能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刘晓平说。
  内陆出发基地、中山站、船边、停机坪,中山站卸货期间,4人分别在上述地点护航,往往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们是飞行员默契的搭档。孙帅帅说:“南极天气变化无常,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状况并及时告诉飞行员。此外,还要做好吊挂货物重量和顺序的统筹协调,提高卸货效率。”
  为了提高效率,机务组在每天作业之后,还要连夜加班为直升机维护保养及各项定检,确保第二天直升机处于良好的适航状态。“直升机和人一样,需要经常体检才能保持良好状态,我们就是直升机的医生。”李斌这样形容。
  即使没有飞行任务,机组人员也时刻牢记安全。2018年3月底,“雪龙”船完成本次考察集中作业,在返航途中经过风大浪急的西风带。刘晓平和姚平博每天都要去机库4次,对直升机的固定情况和地面上的工具设备、电瓶、加油设施等严格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直升机安全。“这是我们的使命。”姚平博对记者说。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523/73443.s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