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发挥海岛特色 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
中共长岛县委党校李强
山东长岛县位于胶辽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生态环境特别优越,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具有明显的海岛特色。近几年,长岛县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海岛优势,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
一、立足海岛实际,充分发挥海岛优势
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和优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和全面放大自身优势。长岛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岛资源,近几年长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是充分发挥海岛资源,全面链接区位优势与资源条件,不断深化整合潜在的优势和宝贵的资源,努力将隐性优势转化为显性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局部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最终达到提升长岛综合竞争力的效果。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长岛,又称庙岛群岛,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位于胶东、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连接带,东临韩国、日本。全县由32个岛屿组成,呈南南西一北北东分布。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海岸线
二是海洋资源丰富。长岛海洋资源优势,海域辽阔,条件优越,进行海珍品养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宜海参、鲍鱼、海胆、虾夷扇贝、海带的增养殖,盛产30多种经济鱼类和200多种贝藻类水产品,被命名为“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扇贝之乡,中国海带之乡”。全县有养殖海域350万亩,采取筏养、底播、圈养、围网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重点进行海参、鲍鱼、海胆、虾夷扇贝、海带、栉孔扇贝、经济鱼类等海产品增养殖。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长岛素有“海上仙山”之称,是理想的旅游休闲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建有距今882年历史的北方最大的妈祖庙,有半月湾、九丈崖、黄渤海分界线、万鸟岛等10余处旅游景区,其中
四是新能源丰富。长岛海岸线长l
二、更新理念,围绕“海岛”特色做文章
长岛毫不动摇地围绕“海岛”特色做文章,依托海岛特色资源发展经济已成为长岛上上下下的共识。
长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积极围绕“富裕长岛、魅力长岛、和谐长岛”的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建设山东海上明珠和中国最美海岛”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努力探索符合长岛县情的特点、阶段特征和时代特点的长岛发展新路径。
一是优化服务,放大旅游经济效应。
(一)完善与旅游经济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岛旅游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完善与旅游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体系,将从根本上改变长岛原来的地理位置,发展旅游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日益明显。为此,长岛县委县政府将在规划发展中着力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加大推进交通重点工程的推进,加快推进陆海运一体化建设,构建与旅游经济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体系。
(二)完善与旅游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服务体系。面对即将到来的旅游经济新时代,营造一个运营成本低、投资回报高、政府服务优的投资环境尤为重要。长岛县委县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大服务力度,开设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等制度,为加快长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三)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长岛旅游经济的发展将给长岛引进智力服务、促进人才柔性流动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长岛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表示将把“人才第一资源”和“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上有所突破。坚持引才引智并重,多管齐下营造“重智爱才”的良好氛围,“人才是第一资源”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二是依托良湾,全面推动海岸线的综合开发。
(一)高度重视东西海岸线的综合开发。长岛县委县政府完善了东西海岸的开发总体规划:l、西海岸。拆迁沿海岸边的所有建筑物,建设一条长约2公里、宽
(二)以港口为中心全面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按照“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的总体方针,充分挖掘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大现代渔业的发展规模,充分发挥长岛四面环海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着力抓好海参、鲍鱼、贝类、网箱养鱼等主导产品的规模,同时大力引进和开发各种优质、高产高效、出口创汇的养殖新品种。运用先进科学方法,切实加快养殖基地和育保苗基地建设。依托丰富的海产品资源,搞好精细加工。大力发展海产品精细加工业。
三是借助局部对外开放,以宽广的胸怀,走向世界。
2009年长岛将实现局部有限度的对外开放,长岛县委县政府将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世界各方宾客,走向世界。在长岛的发展过程中,长岛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广阔的视野二宏大的气魄,先进的理念,着眼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眼于立体式、全方位、多层面的对内对外开放。一方面坚持“引进来”战略,紧紧围绕海岛旅游经济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不断引进国外高科技,重点抓好休闲旅游业、现代渔业、海产品精细加工、修造船业、临港产业等,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方针,鼓励现有的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类展销会等以此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海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优化结构,推动海岛经济产业发展集约化。长岛县正大力培育产业关联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海岛产业带,目前,现代渔业、休闲旅游业、环保新能源、船舶修造业等几大核心产业板块在全县规模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已超过95%。
二是利用海岛优势,推动招商引资。长岛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同发挥海岛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引进关联度大、辐射力强、带动力广的龙头型、旗舰性项目,引导重大项目向三大产业上转移。目前长岛一批投资上百亿的环保型工业产业已通过专家论证即将开工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渔业。2008年长岛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长岛县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着力提升渔业科技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推动现代渔业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全县年内完成渔业增加值18.2亿元,同比增长l3%。l、在推进渔业科技化上下功夫。(1)全面抓好三处水产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改造和扩建海参良种繁育中心整体规模达到5000立方水体以上,完成
四是科学规划,推动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长岛县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l、进一步完善并监督实施长岛旅游总体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在目前长岛县旅游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发展战略方案,并始终贯彻和体现全球观念、全局观念、超前观念、市场观念、系统观念和创新观念。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上,做到先规划后开发,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2、进一步科学规划,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南北长山岛旅游资源丰富,相对集中,资源保护良好,具备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条件,下一步长岛将邀请有关规划专家进行科学规划,配套完善相关旅游基础设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南北长山岛整合成一个AAAA级旅游风景区。
五是积极发展面向海岛经济的现代服务业。长岛县充分利用长岛良好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现代仓储、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商贸、旅游等消费性服务业,努力形成与现代休闲旅游业和现代渔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旅游经济相呼应的服务业发展体系。
四、以人为本。海岛经济的核心追求
近年来,长岛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探索有海岛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长岛县委县政府注重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心声,倾听民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努力解决好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忧民之忧”切实转化成实际行动。
一是学有所教。多年来,长岛县一直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长岛县长岛中学和长岛县高级职业学校的新校区已全面投入使用,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8年高考创历史新高,这充分体现出长岛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的新成果。
二是劳有所得。工作对人意味着充实和成就,对于家庭这意味着稳定和安全,没有充分就业,和谐社会、小康生活也就无从谈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城镇登记失业率就是经济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长岛登记失业率已多年维持在低水平。多年来,长岛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方采取措施为失业人员实施“再就业工程”,让再就业对象重新捧上了“饭碗”。
三是病有所医。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受医疗服务是长岛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目前,长岛有各类医疗机构十几所。长岛把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作为了2008年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目前已完成了投资近千万元。2008年长岛实施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县已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居民数占总数的近80%。
四是老有所养。长岛一直致力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使老年人能够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幸福安度晚年。现在的长岛,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已全面推广,被征地和缺乏生产资料的渔民的基本养老保障也已全面实施。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长岛共有各类敬老院多所,以能够满足海岛老年居民的需要。
五是住有所居。近几年,长岛县加大旧城改造,加大住宅建设力度,先后对城区多家企业进行了战略性搬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城市功能的调节力度,城市房地产走上了成片规模开发的轨道。新建面积11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