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的家底有多厚?有几张优势牌?需要正视哪些问题?
2017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48万亿元
分别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1%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0.4%
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二位
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盐业、海洋电力、海洋交通运输
5个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山东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在海洋,最大的新动能也在海洋。
”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基础雄厚,优势明显。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
濒临黄渤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流域广阔腹地,北临京津冀,南接长三角
山东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
海岸线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
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
海岛589个,海湾200余个
(青岛港)
(日照港岚山岗区)
(烟台港)
拥有青岛、日照、烟台3个4亿吨大港
海洋生物、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
海洋高科技人员占全国40%左右
还记得前几天刷屏的“小丑鱼”潜龙三号吗?
(潜龙三号)
5月3日,圆满完成2018年综合海试B航段任务的 “大洋一号”船满载着70名科考队员和船员,以及丰硕的海试与调查成果“回家了”——停靠青岛市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至在该航次中,“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共完成12次下潜,获得大量试验数据和丰富调查资料,共计45天总航程6208海里 。
“大洋一号”“科学号”“向阳红01”……这些海洋科技领域的“国之重器”都有一个共同的母港——青岛。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12年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其母港国家深海基地也位于青岛鳌山湾畔。
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科教优势明显。
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
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10个
(青岛海洋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国家深海基地)
拥有青岛海洋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重量级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海洋领域驻鲁院士22位,海洋高科技人员占全国40%左右
其实山东海洋经济发展从未落后
中国海水养殖经历“鱼、虾、贝、藻、参”5次产业浪潮,这5次浪潮都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并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
上世纪90年代率山东先启动“海上山东”建设跨世纪工程;2010年山东成为第一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
建设海洋强省
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
总书记对经略海洋提出的新要求,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全国两会在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讨论热烈。
有优势亦有短板,建设海洋强省山东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面对。
创新贡献不足
中科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代表说,山东是海洋大省,也是海洋科研大省,海洋科教机构占到全国的30%,海洋科研人员约占全国的50%,海洋高端人才占全国的70%。但与此同时,山东海洋经济增加值对整个GDP的贡献只有19.9%。
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吴立新认为,主要是因为我省在海洋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的力量还不是很强。
生态环境不优化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海洋在国家战略布局和山东半岛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省政府参事、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侯一筠委员深有感触地说。他注意到,仅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在修复海洋生态方面的总投入就超过1100亿元,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港口整合不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代表说:“总书记要求,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我们的装卸效率毫不含糊,肯定是世界最高的,但在港口综合功能、功能延伸等方面还有差距。”
此外,山东还存在海洋意识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沿海地区重近海浅海、轻远海深海,内陆地区“不靠海不吃海”,全省陆海统筹、协同推进、向海发展的理念尚未形成,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有待增强。
海洋经济总量大,但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不足,海洋服务业发展滞后,占比低于全国平均3.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待壮大。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禹亚宁 原题:【解局】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将有大动作!经略海洋山东有几张优势牌?(有删减)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