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一号文件:重视改善民生 保持农村和谐稳定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5-05-21 02:58:17 

重视改善农村民生 保持农村和谐稳定
——学习贯彻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四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鲜明提出了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新增投资安排的优先领域,细化实化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改善农村民生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约1.4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费书本费,780万名贫困家庭寄宿生得到生活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国,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截至2008年9月底累计12.9亿人次受益,补偿资金1020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4284万名农民被纳入低保范围。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绝对贫困人口持续大幅减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开展。

但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改善农村民生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目前,农村仍有2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110万户、500万人口无电,6000多个乡镇、6万多个建制村不通公路,6000多万个宜建沼气的农户未建沼气,2000万个农户仍住土坯房和茅草房,农村人均占有教育资源仍不及城镇的五分之一、人均占有的公共卫生资源仍不及城镇的七分之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重道远。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这个要求,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具体部署。

重视改善农村民生,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速度,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广大农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文化方面,要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教育方面,要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明确提出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新增助学金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卫生方面,要适当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同时要求进一步增加投入,继续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社会保障方面,要较大幅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年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10%的县(市)。

重视改善农村民生,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5件实事。水——要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力争年内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电——要全面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争取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气——要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房——特别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加快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改善农民住房条件。

重视改善农村民生,要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要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要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等关键环节,重点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扶贫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综合治理。

重视改善农村民生,要进一步搞好农村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逐步建立农民群众平等表达诉求的制度化平台,拓展农村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二要搭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文化卫生、法律援助等多方面服务,特别要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教育条件。三要妥善解决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尊重群众的合理要求,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四要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严密防范境外敌对组织对农村的渗透。

中央关于重视改善农村民生的这些要求和举措,具体体现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根本要求,全面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必将进一步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