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南中国“吃货” 却没几人知产地 南沙青蟹“为他人作嫁衣裳”多年,亟待转型
作者:罗茵 方琼玟
珠江口咸淡水交汇的环境优势、投喂河蓝蛤等原生态饵料、超低密度的粗放型养殖模式,造就了南沙(围垦)青蟹“壳薄、肉多,味美”的特质,围垦青蟹也取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但是,很多人却不知“南沙有青蟹”,青蟹养殖户也抱怨“南沙青蟹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近日,《海洋与渔业》记者从广州南沙(围垦)青蟹养殖区了解到,南沙青蟹面临着养殖技术落后、产量上不去、利润空间小、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亟待转型。
以原生态超低密度粗放型养殖为主
南沙青蟹主要养殖区位于珠江出海口,地处广州市最南端南沙区,邻近内伶仃洋,属于咸淡水交汇处。该地区底层以沙质为主,且具有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的特点,是出产优质青蟹的理想养殖场。
据了解,南沙区水产养殖面积约 12万亩,南沙青蟹养殖面积约为 5万亩,其中广州南沙围垦开发公司辖区青蟹养殖面积近 4万亩,是南沙青蟹主产区,与围垦公司签了耕地合同的农户约 600户。
南沙青蟹一直沿用原生态、超低密度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大多采用蟹、虾、鱼生态混养。养殖塘一般混养鲻鱼、黄鳍鲷、大头鱼、草鱼等;虾的话一般是斑节对虾,部分为南美白对虾。
2014年 1月,南沙青蟹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需求大,却为他人作嫁衣裳
《海洋与渔业》记者来到南沙区新垦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放眼望去,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池塘,以 50亩为面积划分,连片铺开。池塘形状皆为长方形,长宽比 5∶ 1,据21号塘的养殖户陈顺添介绍,这里基本上都采取鱼虾蟹混养模式,这么大的水面,其实投苗量并不高。
当记者问到具体的投苗密度时,另一位青蟹养殖户林伟钧呵呵地笑,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后来直接说“放多少苗,得看你有多少本!”
与记者同行的青蟹养殖户黎海棠透露,大多养殖户都是从蕉农转行过来的,没有太多的养殖经验,所以投苗量完全是看养殖户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或者根据上一年的盈利情况来考虑要放多少蟹苗。
那么,南沙青蟹是不是没有市场呢?“恰恰相反,完全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黎海棠说。2016年广州的常住人口就超过 1400万,每个人每个月吃一只南沙青蟹,产区一年就要提供约一亿六千万只南沙青蟹,市场需求巨大。 “我们一般养多少卖多少,每年会留下一些蟹过冬,不是因为卖不完,而是春节期间青蟹价格更高。”林伟钧补充道。
但是,“目前南沙青蟹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林伟钧透露,省内外都有客户来南沙收购青蟹,卖出去时却打着他们自己的品牌,深圳、珠海、厦门……南沙青蟹可以说遍布南中国,但却没有人……查看原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57509.html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5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