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说之十四 | "蛟龙"探海的文化启示——海洋神话的民族性

来源: 李明春 中国海洋学会   发布时间:2018-04-26 11:05:39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探测,承载了中华民族“五洋捉鳖”的千年梦想,这不由让笔者想到了从远古流传至今的神话。

QQ截图20180426110452.jpg

△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下潜成功,回收潜器上船,天空彩虹迎接。赵建东 摄


神话是什么,海洋神话又是什么?


神话,作为人类最初的文化符号,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而流传久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的追求及文化现像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属民间文学范畴,具有极高的哲学性和艺术性。


神话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在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像力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像。


神话故事体现的是精神的寄托,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海洋神话,作为一种海洋文化现像同样是先民对海洋形成的诠释,体现的是一种对末知海洋的积极探索与精神寄托。


说到中国的神话,有文章介绍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中国神话故事时,这样总结了其文化内核: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特征。


他说:“在我们(西方)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他指的是我国“钻木取火”的神话故事。与世界上其它民族关于火的神话故事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先人初始便用这样的故事告诫后人要与自然作斗争!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大禹治水),看吧,仍然是斗争,与灾难作斗争!”


如果认真地读一读我国的神话,便会觉得这些故事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去找寻神话里的文化核心,会发现自始自终体现的只有两个字:抗争!


不是吗?假如有一座山挡在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我国的神话故事里却要把山搬开了,这就是著名的"愚公移山“!这足可见,我们先民崇尚的精神内核是抗争,而不是听从神的安排。


世界上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关于太阳神的传说,在远古的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纵览所有关于太阳神的神话不难发现,只有中国的神话里才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夸父追日"。故事中夸父最后累死了,对此有人笑夸父不自量力。但正是夸父这种挑战困难的意识与精神体现在了神话里,先民把夸父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抗争。


同样还有一个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终于把多余的太阳射下来了,我们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人:可以输,但不能屈服。正是这些神话故事传承的勇于抗争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遗传基因。


以上所述神话均是发生在天地之间的故事,我国的海洋神话与天地间神话故事同样具有高度的民族文化统一性。我国最早关于征服海洋的神话是"精卫填海",说是精卫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只鸟复活发誓要把大海填平,这表现出的同样是抗争!而极具征服海洋的神话当属"八仙过海",因而自古便有了"各显神通"之说流传至今。


今天的文化传承,我们时常演绎、戏说神话故事,但是否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是靠着不断与自然、灾难、环境作斗争才使其文化延续到今天?又有谁去认真地反思,中华民族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抗争精神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世界上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本民族的烙印,但只有中华民族的神话里才有这许多战天斗地的抗争故事?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是要生存就得靠自己而不能靠苍天。这比“神爱世人”听起来残酷,但却是必须要选择的现实生存之道。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传给后人的神话故事,体现的绝不仅仅是故事。每一个民族的文明在其萌芽与发韧的初期都是有神论,但唯独中华民族的文明自始就充满了不畏惧神的抗争精神。这也许正是因为先人深刻理解了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精神内核,所以我们的祖先从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


西方人对我们有"中国人没有信仰"的说法,对此有理由质问:"没有信仰的民族为何能存续五千年,华夏文化何以能五千年未发生断裂,衰败?!


勇于抗争,不怕输,不服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也是我们的信仰,同样是海洋神话的文化精髓。对此我们便不难接受和理解毛泽东的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已任。





作者简介:


李明春,《中国海洋报》资深记者,国土资源作协会员。


1968年入伍北海舰队,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华师大结业。撰有新闻、科普、散文、评论、传记、科幻等作品数百万字。


出版《海权论衡》《海洋龙脉》《纵横中国海》《海洋强国梦》专著,传记《一代宗师——赫崇本》,纪实文学《中国深蓝梦》,长篇报告文学《闯海的男人》,长篇小说《红海滩》《混沌》等30余部。央视纪录片《中国向阳红——向阳红09》《蛟龙潜深洋》撰稿,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抚顺路22号北海监测中心,邮编:266033,电话:13808984341


查看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I2ODUzOQ==&mid=2247486293&idx=2&sn=94ccb2668096176e60853c0a1a5ea783&chksm=97667341a011fa57fda5a588ee5c561b072c98069af9dd41fe12cd664b3bcd59372f650d1929&mpshare=1&scene=1&srcid=0425073KyjLPHhZuZ0JKMwj2#rd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