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神话之鸟”——走进浙江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4-23 13:26:41 

■ 本报记者 郭媛媛


  在位于舟山群岛与渔山列岛之间的浙江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一种“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目前全球数量不过百只,被视为“鸟中大熊猫”。它的出现,让昔日的荒岛充满生机,也上演了一幕幕人与鸟的故事。


来去无踪的“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非一般鸟类,原名黑嘴端凤头燕鸥,嘴巴乌黑且尖,羽毛雪白,搭配漂亮。它被列为国际极危物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踪迹神秘,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当地人谓之“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原在我国东部沿海岛屿繁殖,越冬时远赴南太平洋地区。1861年,在印尼东部被首次发现。1937年7月,有人在山东青岛外海的沫官岛采集到21只标本。此后,“神话之鸟”杳然,消失63年。2000年夏,台湾摄影师梁皆得在福建外海的马祖列岛重新发现4对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个体。

  2004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馆研究人员在位于浙江象山的韭山列岛发现了与大凤头燕鸥混群繁殖的中华凤头燕鸥。这一发现令这位研究鸟类近30年的研究员惊喜异常。

  2007年,受天敌、人为、台风等多种因素影响,在韭山列岛栖息的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自然繁殖失败,随之繁殖群消失。

  2010年,国际海鸟保护论坛首次提出建议,人工招引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使之繁衍增量。3年后,通过创造适宜鸟类生存的栖息环境,在草丛、岩石中安装假鸟,并配置鸟声回放系统,吸引燕鸥在选定区域栖息并繁殖,人工招引技术在象山成功实施。3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停驻繁殖,其中有19只中华凤头燕鸥。

  当年,600余只大凤头燕鸥和至少一只中华凤头燕鸥孵出。


人工招引保育“神话之鸟”


  2014年是继续推进中华凤头燕鸥保育的第二年。

  成年中华凤头燕鸥体重约1公斤,每年产1枚蛋,一生只产十多枚蛋,孵化时间一般需25天~30天,需要两只亲鸟轮流孵化。

  为了让“神话之鸟”在浙江海岛长期定居,韭山列岛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经常对招引繁殖鸟区除草、灭鼠,尽可能创造舒适的栖息环境,减少“神话之鸟”的天敌。此外,还搭建隐蔽的监测小木屋,减少研究带来的人为干扰;24小时有人员驻守,防止无关人员上岛,影响燕鸥生存和繁殖。

  监测记录显示,韭山列岛保护区最多时有3000多只大风头燕鸥和41只中华凤头燕鸥栖息繁殖,成功孵化出大凤头燕鸥1000余只和中华凤头燕鸥雏鸟13只。

  2015年,韭山列岛保护区记录到2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和53只中华凤头燕鸥栖息繁殖,孵化出大凤头燕鸥幼鸟1000多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16只。

  通过人工招引保育项目,韭山列岛保护区6年成功孵化出至少30只中华凤头燕鸥,占目前全球数量的近1/3。


让“神话之鸟”不再是神话


  台湾马祖列岛、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和舟山五峙山列岛是目前已知的全球仅有的3个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

  研究鸟类近30年的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告诉记者,中华凤头燕鸥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为夏候鸟,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南中国海周边海域为冬候鸟,一般以上层海洋小型鱼类为食,在水面上飞行或盘旋时,一旦发现猎物,即俯冲捕食。繁殖巢周边5公里,是中华凤头燕鸥的觅食范围,它常跟随船只,取食被螺旋桨打昏的鱼类。在育雏期,亲鸟会根据雏鸟的大小捕获猎物,一般以很小的鱼苗喂食雏鸟。

  自2004年在浙江首次发现中华凤头燕鸥以来,研究和保护它的工作得到了多方支持和资助。浙江先后开展了“中华凤头燕鸥种群及其繁殖栖息地专项调查项目”“浙江沿海极危鸟类中华凤头燕鸥的调查监管和保护宣传项目”和“浙江韭山列岛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招引与恢复项目”等。

  同时,“中华凤头燕鸥人工招引与保护宣传项目”被浙江省林业厅列入2017年~2020年的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项目。

  陈水华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凤头燕鸥种群将不断扩大,期待着有一天“神话之鸟”不再神奇“杳然”。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420/72887.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