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酒店采购人员,甚至是普通市民都忙着囤海鲜。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转眼已是四月,离禁渔期只剩20多天时间,对于不少吃惯了海鲜的浙江居民来说,又将是4个半月吃不上鲜活海鲜的“煎熬”。
家住台州的史先生这几天因为这事变得有些焦躁。“从去年开始,禁渔期相比之前提早了一个月。几乎整个夏天吃不上本地产的海鲜,一下子胃口都变差了。”史先生说,他很支持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也是维持时间最长的伏休政策”,但回想去年长时间吃不上海鲜的日子,皱了皱眉说,“那段时间也不好过。所以,今年我早早开始准备起来,囤点海鲜,到时至少能解解馋。”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小长假这几天,在浙江不少沿海地区,比如宁波、温州、舟山等地的海鲜市场几乎同时出现了一波抢购的热潮。经销商、酒店采购人员、甚至是普通市民都来拉货,“这场景就跟备年货那样热闹。”岱山县的渔老大於先生感概地说。
离禁渔期20多天
海鲜一天一个价
“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要竭泽而渔,要给鱼虾休养的时间,维护生态平衡的古训存在了千百年。从去年开始,根据农业部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调整的规定,休渔期延长,提前到5月1日。这也是自1995年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以来,经历的最长休渔期。
“以前一直是三个半月禁渔期,去年一下子延长了,还真有些不习惯。”宁波的陈先生说,他和身边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那时候大家就想好了,来年一定要想办法囤点海鲜。”
上个月底,陈先生特地去买了一个冰柜,“趁着这几天低价,在冰柜里囤点海鲜,为接下来漫长的几个月做准备。”
但陈先生发现,身边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他甚至发现,这几天海鲜市场是一天一个价。
“比如,几天前,带鱼大概是每斤40元,这几天已经涨到每斤50元;品质稍微好点的鲳鱼,每斤超过了80元;梅鱼的价格从每斤35元涨到了每斤40元。”陈先生说,这几种鱼都是禁渔期内明确规定不准捕捞的,“甚至在市场上都不能售卖,所以也成了大家囤货时的必备品。”
陈先生说,他把自己囤海鲜的做法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一呼百应”,好几个杭州、上海的朋友纷纷要他带货,通过快递的方式在家里囤起了海鲜。“有个曾经的同事,要我一下子给他发了30斤带鱼,20斤梅鱼。”陈先生算了一笔账,这几天囤货放在自家冰箱里的海鲜,不仅口感比之后的冻鲜要好,价格也至少要便宜3成以上。
在陈先生看来,市场上海鲜价格上涨,跟目前出现的“囤货潮”有一定的关系,“春节过去一个多月时间,以往这个时节都是海鲜性价比最高的时候。但经历了去年提早一个月的禁渔期后,大家纷纷有了囤货的想法,海鲜在这个时节也有些供不应求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了。”陈先生说。
……查看原文:http://www.zgsc123.com/show-109-190850-1.htmlhttp://www.zgsc123.com/show-109-190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