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资料应该回归中国”——青岛近代气象资料档案移交始末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4-02 09:28:45 

■ 本报特约记者 袁伟 记者 刘潇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的海洋资料留存稀少,其中大部分还被西方国家掌握。为了征集到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中国海洋档案馆千方百计,尽力把流失海外的海洋资料收集归档,支持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一些珍贵档案的获得恰如寻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此邂逅,中国海洋档案馆原馆长林绍花就经历了一次。


  1898年~1909年,德国人在青岛进行了连续10年的海洋气象观测,形成了完整的气象资料。后来,拥有这批资料的是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德国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人古顿(Gudun)女士,她也一直是林绍花要寻找的那个“人”。

  2014年4月5日,林绍花在办公室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的声音似曾相识,就在她努力忖测对方的身份时,没想到此人自我介绍说:“我叫古顿,来自德国气象服务中心。”林绍花的脑海里马上闪现出一个和蔼的老大姐的形象。在之前参加的几次国际气象界会议上,两人曾见过面,且相谈甚欢,林绍花一直希望能与古顿再次相逢。当得知古顿即将从德国飞抵中国,去青岛参加一个会议,想在北京与林绍花见一面时,她欣然应约,马上驱车赶赴北京。

  古顿是与丈夫一起来北京的,暂住在北京南锣鼓巷的一套四合院里。林绍花一推开房门,就看见满屋子的箱子。

  “怎么带了这么多箱子?”林绍花好奇地问。

  “林,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古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开一个箱子。林绍花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箱子里装的正是让她梦绕魂牵的青岛早期气象资料。

  此前,林绍花到德国参加国际会议时,曾参观了德国气象服务中心。令她感到震撼的是,德国气象服务中心保存着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为了更好保管这些资料,该中心专门聘请了一批有经验的专家,历经数十年,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整理、修补和规范。近年来,又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为了提高容灾性(事物容忍灾害的能力),该中心的主体馆藏离地面很深,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保存,甚至可以承受核打击。但最让林绍花激动的是,德国气象服务中心居然馆藏了与中国有关的资料,其中就有当年青岛的近代气象观测资料。

  “这些资料原本应该是你们的,你们更需要它,更能发挥它的价值。今天我把它归还你们。”古顿平静地说:“因为带得太多,青岛气象局就资助先生与我一同到中国,让他帮我搬运。”

  “您能把这么宝贵的资料送给我们,非常感谢!”惊喜之余,得知古顿计划把这批资料赠送给青岛市气象局,林绍花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不管是青岛气象局还是中国海洋档案馆,这些资料能回归中国,就是一件喜事。

  事后,林绍花了解到,因为装资料的箱子太多,古顿夫妇在机场打出租车时,很多司机都不愿意接单,最后费了好大工夫才把这些箱子运到南锣鼓巷。据古顿介绍,因为所有的资料都做了数字化备份,所以原始资料应该回归中国。

  因为牵挂这批档案资料的归属,一回到天津,林绍花就与青岛有关部门接洽,希望能为中国海洋档案馆复制一个副本。同时决定,如果与青岛方面的商谈不顺利,就直接联系古顿,由她授权获得备份。

  中国海洋档案馆综合业务室主任薛惠芬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由她出面主动与青岛方面取得联系,经过多次与青岛气象局、青岛市档案馆等单位接洽,最终获得这批近代气象资料的副本。现在,这批资料作为重要的馆藏,珍藏于中国海洋档案馆内,为研究我国的海洋气候发挥着积极作用。......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402/72492.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