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向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发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3-28 15:42:40 

■本报记者兰圣伟吴颖
  春节期间,深圳盐田港码头,集装箱整齐排列,货车穿梭其间,大型轮渡频繁进出……一派繁忙景象。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520.86万标箱,创10年新高。
  从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海。2017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深圳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赋予了深圳在贯彻海洋强国战略中新的历史使命,也为这座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城市注入了新动力。

为什么是深圳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和超过260公里的海岸线,辽阔的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城市,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
  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引领下,深圳坚持陆海统筹、依法治海、生态管海、科学用海,着眼于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环境有效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绩亮眼。
  2011年,深圳获批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2015年,深圳大鹏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6年,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花落深圳;2017年,深圳获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同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来自深圳市海洋局的一组数据显示: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99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66亿元,约占全市GDP的7.8%,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海洋产业蓬勃发展。
  深圳市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区位、政策和产业优势明显,有责任、有能力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综合管理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探路、积累经验。
弥补短板求突破
  今年1月,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要做到9个“坚定不移”,其中之一就是“坚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开拓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新领域。强化陆海统筹,建立健全海洋工作法规政策,编制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发展壮大海洋航运、海洋生物等产业。
  业内专家表示,尽管深圳市海洋事业发展成绩突出,但对照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部署要求,对标一流海洋城市,仍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和产业集聚有待提升,在全球海洋领域影响力较弱,社会公共海洋意识不强等。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深圳任重道远。未来海洋经济如何推进,海洋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海洋科技如何创新突破,催人认真思考。
  对此,深圳市海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充分发挥特区、湾区叠加优势,坚持陆海统筹,将海洋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继续发挥创新优势,加快高端优质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生态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实现内涵式增长、高质量增长。同时,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激发蓝色经济巨大潜力,全方位打造海洋领域的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

明确重点齐发力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成为深圳市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奋斗方向。
  记者从深圳市海洋局了解到,未来深圳将重点从5个方面发力。一是倡导科技创新,建设全球海洋科技产业中心城市;二是瞄准国家战略,建设全球海洋治理重要节点城市;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全球海洋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四是激发发展动力,建设全球海洋文化融合活力城市;五是强化陆海统筹,建设全球海洋综合管理创新城市。
  按照规划,到2020年,是转型奠基的关键阶段,明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标准、路径和指标体系,深化完善理论体系和体制改革,大力彰显城市海洋特色;到2035年,是高速发展的腾飞阶段,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跻身国内外一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显,陆海统筹新模式基本形成,建成国内外知名海洋强市。......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328/72429.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