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灾害损失低于近十年均值——详解《201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3-21 11:00:54 

dd008ab86f02fcff274e62c8b6e52cd8.jpg

2017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


 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了《201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98亿元,死亡(含失踪)17人,均低于近10年的平均状况。

  2017 年,国家海洋局切实履行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职能,积极开展海洋灾害观测、预警报和风险防范工作。沿海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发挥抗灾救灾主体作用,提早部署,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减轻了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本报记者 金昶


风暴潮损失最大海浪海冰灾情较轻

  2017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87%,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是海浪灾害,占总死亡(含失踪)人数的65%。

  201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6次,直接经济损失55.77亿元,为近5年平均值的60%。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13次,8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5.58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省份是广东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3.61亿元。

  单次海洋灾害过程中,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天鸽”台风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1.54亿元,因灾死亡(含失踪)6人。2017年8月23日,“天鸽”在广东省珠海市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为1965年以来登陆珠江口的最强台风。广东省受灾人口112.8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2.92万人。

  2017年,海浪灾害总体灾情偏轻,我国近海共出现有效波高4.0米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4次,其中台风浪21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13次,直接经济损失0.27亿元,死亡(含失踪)11人,为近5年平均值(47人)的23%。

  2016/17年冬季,海冰灾害影响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01亿元,仅为近5年平均值的1%。


东海赤潮最多马尾藻灾情最重

  2017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68次,累计面积3679平方公里。我国东海海域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且累计面积最大,分别为40次和2189平方公里。

  单次持续时间最长的赤潮过程发生在浙江象山海域,持续时间31天。单次面积最大的赤潮过程发生在广东茂名水东湾附近海域,最大面积495平方千米,持续时间19天。

  2017年4月~5月,河北秦皇岛近岸海域的紫贻贝中检出麻痹性贝毒。6月,福建南部近岸海域发生链状裸甲藻赤潮,相关海域中的翡翠贻贝和牡蛎体内检出麻痹性贝毒。

  2017年5月~7月,浒苔绿潮灾害影响我国黄海沿岸海域,覆盖面积和分布面积于6月19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1平方公里和29522平方公里,均为近5年最小值。

  2016年~2017年,黄海南部海域发生马尾藻藻华。2016年12月,江苏省盐城市东沙海域发现漂浮马尾藻,在海面风和海流的共同作用下,马尾藻持续向西南方向漂移。2017年1月,马尾藻对盐城市南部及南通市紫菜养殖造成影响,导致养殖筏架倒塌、缆绳断裂。江苏省9.18千公顷紫菜养殖区受灾,紫菜大量减产甚至绝收,直接经济损失4.48亿元。


南方海岸侵蚀较重北方海水入侵扩大

  2017年海岸侵蚀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砂质海岸和粉沙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砂质海岸侵蚀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广东和海南,其中海南三亚亚龙湾东侧海岸平均侵蚀速度为6.2米/年。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监测岸段,振东河闸至射阳河口海岸平均侵蚀速度为10.5米/年。与2016年相比,砂质海岸侵蚀长度有所减小,但局部侵蚀加重,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长度略有增加。

  2017年,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较为严重,主要分布于辽宁盘锦,河北秦皇岛、唐山和沧州,以及山东潍坊滨海地区,海水入侵距离一般距岸12公里~25公里。与2016年相比,辽宁盘锦监测区海水入侵范围明显扩大。

  2017年,土壤盐渍化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辽宁盘锦、河北唐山和沧州、天津、山东潍坊等滨海平原地区,盐渍化距离一般距岸9公里~25公里,其他监测区盐渍化距离一般距岸4公里以内。

  与2016年相比,渤海滨海地区辽宁盘锦和葫芦岛、河北唐山部分监测区盐渍化范围有所扩大;黄海和东海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范围保持稳定或有所减小;南海滨海地区广西北海监测区土壤含盐量略有上升,盐渍化范围略有扩大。......查看原文: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构筑防灾减灾体系

  2017年,国家海洋局全面推进海洋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印发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工作方案》,制定了海洋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国家海洋局在2017年首次组织开展了滨海旅游区裂流灾害风险排查、公共警示和科普宣教工作,设立了我国首批裂流警示标识。针对2017年频繁出现的海滩溺水事件,国家海洋局多次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滨海裂流灾害警示信息。

  2016年至2017年,国家海洋局在河北省、浙江省和福建省组织开展了赤潮灾害损失评估试点工作,在山东省组织开展了浒苔绿潮灾害损失评估试点工作。通过两年的试点,基本建立了灾害损失调查评估业务流程,形成了《赤潮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指南》和《浒苔绿潮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指南》。

  2017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召开第29次大会,正式批准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于2018年1月起开展业务化试运行。该中心投入运行后,将向南中国海周边的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天候海啸预警服务。该中心同时也是国家海洋局首个24小时业务化运行的国际预警中心,是我国开展南中国海周边国家海洋领域务实合作,参与全球和区域海洋治理的一项重要成果。......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321/72336.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