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胡波:中国的深海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确切地说,应该是深海的世纪。深海,顾名思义,与浅海相对应,意指水深的海域。深海包括海床、底土及上覆水体,是一个连接世界各大陆、具有复杂法律属性的巨大空间。深海在资源、环境、科技、军事等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界定,各相关领域往往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做出相应界定,差别主要集中在200米到1000米以深。
军事上曾将深海定义为300米深以上的海洋,随着潜艇等水下装备活动能力的增强,这种定义显得有些保守。而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领域所定义的深水,也经过了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从200米一直发展到目前的500米。2002年,世界石油大会对海洋勘探开发水深做出新的界定,400米以内为常规水深,400米到1500米为深水,1500米以上为超深水。
由于全球海洋90%的海域水深大于1000米,而海洋面积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因此,深海海域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5%。其中,绝大部分深海海域位于各沿海国管辖范围之外,法律意义上的深海也主要是指公海、海底“区域”等公共海洋空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将深海海底区域界定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除去各沿海国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管辖海域,全人类共有的深海面积约为全球海洋总面积的64%、地球总表面积的45%。无论基于何种定义,深海都是地球上面积最广、容积最大的地理空间,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大潜在战略空间。
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未知区域,蕴藏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战略资源和能源,被誉为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疆域”;深海空间广阔、战略纵深巨大,正成为各海洋强国强化军事存在和军事控制的战略制高点;深海在规则及制度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吸引了各大海洋国的浓厚兴趣,深海国际规则的塑造进程必将直接左右未来海洋秩序的走向。
深海开发竞争方兴未艾。得益于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方位开发利用海洋的阶段,特别是人类对深海的探索和开发将很快有实质性突破。由于深海大多数区域属于公共海洋空间,又有巨大的资源诱惑,各国不可避免地开启了新一轮的蓝色“跑马圈地”运动。目前,确定有开发价值或潜力的领域主要有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深层海水的产业化应用、深海生物及基因产业、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等。
沿海国管辖大陆架以外的海底称之为海底“区域”,据科学发现,海底“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战略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中镍、钴、锰、铜等含量是陆地的数十到数百倍。由于海底金属矿产的开采与陆上相比成本更高,商业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没有显现出来,加之海底采矿需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海底矿产开发尚属于探测和试验阶段。然而,海底开发的前景和潜力巨大,深海海底大规模探索及开发业已进入各大海洋国的发展与科技议程,深海采矿时代渐行渐近。预计,到2030年前后,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多金属结核等都将陆续实现商业化开采。英国前任首相戴维·卡梅伦曾经宣称要保持英国在海底采矿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未来30年实现400亿英镑的创收。2014年,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在题为《德国原材料战略中的深海矿业机遇》的立场文件中,呼吁德国争取在深海和海底“区域”矿产开发上提升话语权。近年来,各国显著加快了圈占海底“区域”的行动。截至2016年10月底,国际海底管理局共核准矿区多金属锰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申请26项,多数申请及核准时间发生在2015到2016年。......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IzODMxNA==&mid=2652307070&idx=3&sn=8bc6642f065f3d940e4c8d9132cf599f&chksm=8bece27bbc9b6b6da1c7b46a09e72763db37fa6b71e017669d93f0b9e1b8fa54324ceff80953&scene=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