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极地”的奋斗人生——记征战南北极30余载的曹建军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3-12 15:53:55 

3bf9aae538e0275269279a67fe085d1f.jpg

曹建军在执行南极考察任务中


■本报记者 高悦


  “老极地”曹建军,个头不高,快言快语,初识者多以为他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可同事们说,“曹头”做事情,心细如发。

  1957年出生的曹建军,从事极地考察职业30多年,修过船、开过艇、建过站、越过冬,曾在“向阳红10”船、“雪龙”船和南极科考站工作过,参加过包括中国首次南、北极考察在内的16次南极科考、3次北极科考,是名副其实的“老极地”。


首航南极排险情

  1984年,中国首次组织南极科学考察,“向阳红10”船被选为南极考察船之一。作为船上的机修工,曹建军义无返顾。从此,他的人生与极地考察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科考船能够在海上进退自如、躲避漂移不定的冰山,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保障。“向阳红10”船起航后,曹建军和轮机部的同事们日夜值守,确保高速运转的发动机、锅炉等正常运转。

  “当时在机舱干活儿,鼻子里满是机油味,耳边都是隆隆的噪音,一个班下来,头晕脑胀,全身汗淋淋的。”谈及当年的工作场景,曹建军至今历历在目。

  最惊险的是那次正当“向阳红10”船驶到赤道时,两个主发动机突发故障“罢工”了。几千吨的大船瞬间成为“一叶扁舟”,在海上左摇右摆、上下起伏。由于船摇摆幅度太大,燃油中的固体颗粒被搅了起来,对油泵造成剧烈磨损。危险可能就在下一个瞬间。

  曹建军二话不说,钻入漆黑一片的气缸,几经寻找后发现,原来是滤油器被固体颗粒堵死了——对船来说,就如同人的动脉被堵住了。

  曹建军带着船员分工协作,立即抢修。最终把依附在滤油器的杂质清除干净,主机才恢复了正常工作。

  当时,机舱温度达五六十摄氏度,有的船员竟累瘫在地上,还有的船员被热迷糊了,把装在杯子里的汽油当水喝了,结果第二天发起了高烧。

  曹建军说,这是他参加南极科考经历的第一次考验。南极,以这种方式向他展示了非同寻常的艰辛。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曹建军,可以把“向阳红10”船机舱内的设备系统倒背如流,可以在脑海中画出它的草图。


“有他在,心里踏实!”

  “曹头,绞车出故障了,能来看一下吗?”“曹头,电钻发动不了,这是咋回事?”……

  大家习惯称呼曹建军为“曹头”,这不仅是因为他曾担任过“雪龙”船机匠长,更是出于大家对他的尊敬。科考队员遇到设备问题,经常会寻求曹建军的帮助。在他们眼中,“曹头”在,心里就很踏实。

  在第30次南极考察中,曹建军担任长城站站长。当时,因为营救遇险的俄罗斯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雪龙”船抵达长城站时比计划晚了许多。

  曹建军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站上有1000多吨废旧物料需要装运回船,但是留给他们的时间很有限。

  曹建军急了,满嘴起泡,牙龈钻心地疼。“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雪龙”船到站前,曹建军就带着队员们行动起来,仔细检查吊车和运输管线,排除各类隐患,细化优化流程。待“雪龙”船一到便争分夺秒,抢运物料。

  那段时间,他们吃住在码头,饿了啃几口干饼,渴了喝几口瓶装水,能裹着衣服睡一觉都是奢侈。经过几天的连续奋战,队员们把1000多吨的物料装运上船,完成了预定任务。

  考察期间,“雪龙”船要两次穿越风急浪高的西风带,船舶摇摆时,必须保证甲板上的货物不移位。

  “链条、绑扎带、钢丝,不同的绑扎方式,能承受多大重量,用多少个卸扣,多大的收紧器,怎么选择固定点的角度都很讲究。”曹建军常说,“极地考察,马虎不得,一松懈就容易闯大祸。”


男子汉也有“软肋”

  “对人和善,很少板着面孔,说话总是挂着笑。”这是同事眼中曹建军的最大特点。常年在极地坚守,就算条件再恶劣,工作强度再大,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好像完全不知道苦是什么。然而,男子汉也有自己的“软肋”。

  “其实,参与极地科考的人,谁心里都攒着一份儿对家人的愧疚和亏欠。”曹建军说。

  去年,曹建军退休了,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和母亲,已在他执行南极科考任务时相继病逝,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曹建军说,一辈子干极地,无怨无悔,依然眷恋。“这么多年,经手的工作没出过什么失误,大家也都安安全全,这就是我最欣慰的。”

  2017年,国家海洋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彰了为中国极地考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59名先进个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高级工曹建军名列其中。......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312/72232.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