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蛟龙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幕后的他们有话说!

来源:观沧海   发布时间:2018-01-12 17:04:36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大会公布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有271个项目和9名科级专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国家海洋局主导的项目首次获得该奖项一等奖。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潜水器本体、母船及水面支持系统、潜航员培训、应用体系等4个方面。在国内仅有600米级载人深潜技术的基础上,项目组织100多家单位通过连续十余年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解决了7000米大深度耐压、密封、安全技术,可靠水声通信技术,深海复杂环境下精细作业技术等世界性难题,成功研制了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建立了完整的研发和应用体系,创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深潜作业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由跟跑向领跑的跨越。

QQ截图20180112165922.jpg

这张获奖证书虽薄,但它背后是凝聚着众多单位和技术人员无数的心血。

关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

该项目自2002年6月立项,于2009年开始海上试验,连续4年成功完成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7000米级海上试验,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7062米的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2013年~2017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转入试验性应用阶段,先后在我国南海、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太平洋海山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7大海区下潜,涵盖了海山、冷泉、热液、洋中脊、海沟、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实现了100%安全下潜,主要为国家海洋局深海资源勘探计划、环境调查计划,科技部“973”计划,中国科学院深海先导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部计划五大计划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

自海上试验以来,蛟龙号共成功下潜158次,17个潜次作业水深超过6000米,连续大深度安全下潜。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船重工集团等多个部委近40家单位参与其中,470余人次参与下潜,超过1000人次参航,总计历时517天,总航程8.6万余海里。

蛟龙号科学考察中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海底样品,摄录了大量视像资料,取得了许多国际前沿科研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7个,发表论文180篇,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蛟龙号的研制和应用开辟了我国深渊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建立了全国开放共享的机制,标志着中国深海载人科研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社会效益,为人类探索海洋、研究海洋、保护海洋做出了突出贡献。蛟龙号已成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国重器”。

大会闭幕后,该项目主要参与单位代表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为深海大洋事业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听听他们来自现场的声音吧!

珍惜荣誉

蛟龙号

再迎挑战

QQ截图20180112165950.jpg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

刘峰

从零开始迎接挑战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获奖者亲自颁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鼓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激动地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深海大洋事业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个巨大的荣誉是深海大洋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与不懈奋斗的结果。”

◆ ◆ ◆ ◆

立项伊始,在仅有600米载人深潜技术的基础上,在国家海洋局的领导下,中国大洋协会具体负责组织国内100多家单位通过连续十余年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由跟跑、并跑向个别领域领跑的重大跨越。

◆ ◆ ◆ ◆

“从跟跑迈向领跑,角色转换,心态与环境均需变换,如何迎接新挑战,考验我们的决心与毅力。现在,我们将放下荣誉再出发,从零开始,迎接挑战,争取更好的成绩,为深海大洋事业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QQ截图20180112170015.jpg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

孙利佳

蛟龙号保障不停歇


回想起刚刚参加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场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孙利佳依然心潮澎湃。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能够为蛟龙号研发与应用做贡献,是北海分局全体干部职工的荣幸。此次项目获奖,必将激励我们再接再厉,砥砺前行,为做好蛟龙号应用再立新功。

从蛟龙号研制到海试、再到试验性应用航次,北海分局一直负责蛟龙号的船舶和船上调查设备保障。为了保障好蛟龙号,北海分局组织相关部门和各局属单位倾力而为,圆满完成了船舶和船上调查设备的保障任务。现在蛟龙号正处于升级改造阶段,但是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并没有停歇,还一直奋战在海洋调查一线。

下一步,我们将在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向阳红09’船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不断优化船舶的各项性能,力争打造成为一艘深远海调查设备的试验船,继续为深海事业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QQ截图20180112170111.jpg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

丁忠军

以一流成果回报好时代


“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为获奖者颁奖,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我们将撸起袖子铆足劲儿,继续把蛟龙号应用好、保障好,以一流的科技成果回报这个好时代!”

◆ ◆ ◆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业务化运营单位,是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 ◆ ◆ ◆

“通过蛟龙号业务化体系建设和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组织实施,我们摸索出一套完善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试验方法体系和应用模式,建立了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培训规范体系,成功保障蛟龙号安全高效下潜作业。

党和国家为科技工作者创造了大显身手的时机,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我们将紧紧抓住海洋强国建设、国家深海安全和军民融合发展三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深海基地的职能定位、国家级平台等优势,加快蛟龙号升级改造步伐,加强国内外合作,建设满足‘六龙’系列装备需要的基础设施,推动深海基地业务快速发展。” 

QQ截图20180112170129.jpg

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

余建勋

做蛟龙号的坚强后盾


“蛟龙号海试水面支持系统建设,从2003年立项起,就是蛟龙号的坚强后盾。风风雨雨十几年,有‘成长的烦恼’,有‘惊心动魄’,有‘压力山大’,今天都化为沉甸甸的收获。”

◆ ◆ ◆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的创新点之一,就是创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陆上测试、潜航员培训、水面支持等深潜作业与检测技术体系。其中,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完成水面支持系统总体设计和集成。

◆ ◆ ◆ ◆

首次研制了具备高海况条件布放回收能力的水面支持系统,实现了载人潜水器5级海况下的安全布放回收。应用波浪补偿技术,研发载人潜水器高速、抗冲击布放回收提升系统,实现了5级海况下蛟龙号的安全回收;研制出载人潜水器柔性自适应导接装置,实现高海况下的快速布放回收;首创动态平台的同步顶升与抗摇摆技术,研制出具有举升功能的载人潜水器甲板轨道运载车,实现载人潜水器在甲板上的便捷维护。

QQ截图20180112170245.jpg

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所长

何春荣

保障蛟龙号顺利进入业务化运行


“当习总书记将证书亲自颁给项目团队的时候,我们非常激动。目前,蛟龙号已完成全部实验性应用航次,正在进行大修。我们将继续提供技术支持,保障蛟龙号顺利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

◆ ◆ ◆ ◆

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中,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对项目的创新点之一“创建了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安全性设计技术体系”做出突出贡献。

◆ ◆ ◆ ◆

蛟龙号载人舱要7000米耐压,且具有2.1米内径和3个大直径观察窗,设计如此大深度、大直径、大开口的钛合金载人球壳是国际上从未遇到过的挑战。为确保蛟龙号安全下潜作业,关键设备必须规避灾难性风险,尤其是高压环境下电力的可靠稳定供给、故障解决措施及紧急情况下应急逃逸等。

研发团队通过对载人球壳极限承载能力、疲劳强度和接触变形协调等的理论计算分析和大量试验验证,创新建立了载人球壳耐压设计技术体系。基于对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分析,提出了综合安全保障方案,解决了安全监测、应急逃逸和可靠供电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潜水器系统设备安全性设计体系。......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ExODIxNg==&mid=2652612624&idx=1&sn=728256ddf6d75bc0dbdb5ba46f05f3a4&chksm=bd556ef78a22e7e1dc54afbe7380f115a04d1983690b56a4e2edb6dc7587528d0d5d0aef742c&mpshare=1&scene=1&srcid=0108VM0GjvYQRgVbEwK0lrFp#rd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