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迈向绿色转型时最需要关注的10项问题

来源:一财网   发布时间:2017-12-11 15:49:55 

  中国(2018-2020年及“十四五”规划期间)迈向绿色转型最需要关注的10项问题(其中:构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战略)

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2017年年会列出十项问题,并认为这是中国近期(2018年至2020年以及“十四五”规划期间)迈向绿色转型的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合会有关课题组表示,每个问题的短期和长期政策维度都与“十九大”要求相契合。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或全面的方法,需要跨部门的合作才能得到完满的解决。每个选定的问题也都需要高层政策以及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转型变革。课题组说,毫无例外,每个问题都涉及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因素。这一现实凸显了强有力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国合会成立于1992年,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非营利、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现任国合会主席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

  这十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

  制定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0-15年战略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二阶段将于2018年开始,预计到2020年到2021年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将启动第二阶段工作。

  “保护环境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课题组说,针对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而言,可能需要到2030年或2035年。如果考虑到环境健康等问题,则可能甚至还需要再加十年。

  课题组说,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内,应该有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计划,注重成本效益、协同效应,并建立公众对最终成果的信心。污染防治战役需要长期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此外,避免可能过时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产生的“锁定效应”也是至关重要的。

  到2020年城镇都有生态文明实施目标

  课题组说,2020年小康社会的实现将会提升公众对更美好生活和生活方式的期待。这势必需要更好的环境质量、绿色交通出行、舒适高效的生活空间、更高程度的安全和健康,以及公园等绿色空间和其他设施。

  针对这些需求,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鼓励每个城市社区通过全面公众参与制定属于自己的绿色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可部分基于正在进行的大量示范试点,其中包括低碳城市、生态文明试点等。中国还可以更广泛地借鉴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绿色城市复兴的国际经验以及其他许多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

  课题组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无论大小新旧,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国家绿色城市化之梦。这个梦想就是要创造高度宜居、环境和社会与经济条件能够不断改善的社区和城市生态系统。建议的时间段是到2035年,这将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时间相一致,届时中国常住城市居民将达到总人口的70%以上。

  生态服务成为农村和水域的主导价值

  课题组说,当中国进入一个努力成为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时,农村将承担起全新的角色。特别是农村必须为中国提供生态安全,确保提供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壤,保护植物、动物和遗传多样性,同时也是许多新的服务部门和其他职业的基础,例如通过国家公园和风景区提供生态旅游。

  大气、土壤和水为人类提供四类服务:供给服务(食物和纤维、天然药物),调节服务(气候、水质和径流、疾病控制),支持服务(养分循环、授粉)和文化服务(精神和娱乐收益)。供给服务的价值通常是最容易货币化和量化的,而其他服务的价值通常被低估。

  课题组说,在生态文明行动中,必须更加明确地认识各类生态服务的价值,使之得到正确的评估和监测。中国需要不断强化和建设这些服务,制定更为强大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其他机制,确保这些服务跟现在的水平相比翻一番甚至达到三倍。

  课题组认为,长江经济带应成为践行以生态服务为要素的发展道路的首选地区。

  来一场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全国运动

  课题组说,中国的生态足迹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一些人热衷于购买大型汽车,迷恋电子产品的消费,购置多套和超大型户型的房屋和公寓,以及转向消费更多的动物蛋白,这些都正在给中国和其他地区的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如果中国要避免过去困扰西方国家两代人的过度消费和不可持续的生产过程,那么就必须一定程度地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课题组说,有三个重要手段:一是绿色金融、税收和财政改革,这些手段能确保绿色产品的公平竞争;二是更严格地执行(和独立监督)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三是更多地获得有关环境可持续性和产品安全性的可靠信息。

  人口、文化、社会和公众参与

  课题组说,从长远来看,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邻避效应”、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红线、项目社会影响评估、气候适应、环境与安全、城市移民以及减贫与环境的关系就是这种情况。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将会对环境健康造成影响。

  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健康、教育、农村和城市机遇的交汇点具有许多尚未被探索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均衡改革,人们将创造新的可持续生计,实现生活条件的改善。

  课题组认为,今后几个阶段的污染防治战役应更加重视识别和应对与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源有关的环境健康问题。在公众眼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问题通常被认为是环境问题。环境风险评估必须作为工作场所安全标准程序和工业绿色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环境信息共享的公开透明可以避免对一些环境事件的过度反应,也可以用作工业和基础设施选址规划决策的工具。

  构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战略

  课题组说,随着世界许多地区的鱼类资源持续减少,珊瑚礁死亡,海岸湿地和其他敏感海洋栖息地的消失,海洋酸化,极地冰川快速消失,全球海平面上升,海洋中的塑料,航运和港口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世界海洋的危险情况正受到更多关注,这也表明可持续利用海洋的必要性。

  据估计,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应该达到全球GDP的20%。然而,以目前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水平而言,超负荷的经济负担可能会导致局部和区域海洋生态临界点的到来,或因气候变化而产生更糟状况的发生。

  课题组说,中国现在开始向深海探索,这既出于科学原因,也出于经济和安全的考虑。对于中国来说,有必要制定一个更明确的“蓝色经济”的绿色发展新战略。这个战略必须不仅关注的是包括专属经济区在内的中国自己的海洋空间,而且还涉及到那些延伸到国际水域和与其他国家有协议的海域。全面实施这一战略可能要花费十年之久,特别是因为可能涉及许多新技术的应用。

  绿色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核心特征

  课题组说,中国已向全世界表明,将分享其丰富的发展经验,并在整个发展中国家中(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努力创造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在未来二十年的大部分努力将是应对亚洲、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需求。

  课题组说,中国有机会帮助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城市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可持续农业以及满足关键基础设施需求。而且,中国这样做,也能增加贸易和长期的投资机会。

  建立投资与贸易的生态文明方式

  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最初的多哈环境谈判提出了三个领域:世贸组织规则与多边环境协定之间的关系;世贸组织和多边环境协定秘书处之间加强合作;消除环境商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课题组说,尽管在2014年之前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谈判,各国有着相当的兴趣,也希望找到共同点,但是谈判仍未达成最终共识。

  从2005年左右起,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区域贸易协定(RTAs)和其他多边和双边开放贸易和投资机制。根据经合组织的监测,到2013年,全球约有260个区域贸易协定。然而给予环境问题的关注差异很大。经合组织表示,那些成为合作伙伴的国家更有可能考虑到环境因素。

  课题组说,对于未来,有必要针对双边和多边协议,制定完善的、更为普遍适用和标准化的投资和贸易规则。有了这样的规则,就可以减少绿色技术的关税阻碍以及其他贸易壁垒和争端的持续威胁,并加速向可再生能源、水质改善和污水处理等方面转变的步伐。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治理

  课题组说,在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尤其困难,因为常常涉及到跨部门的协调,而且各种环境与发展影响表现在不同的时段。

  伴随着生态文明发展的“五位一体”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因素整合成一个总体布局。它在各方各面都大有裨益,例如汇集金融部门的各种要素,为银行、保险、股票市场、环境交易和其他贷款机制建立一套通用的指导方针。

  课题组认为,这一指导方针将有助于吸引必要的财政支持,引导私人部门大量投资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今后,中国在针对国内环境与发展综合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实现国家“零碳经济”

  课题组说,保持生物多样性,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将继续困扰世界,加强陆地、淡水和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将是保证我们自身物种生存的核心。就算是做出最大的努力,环境和安全问题仍然十分堪忧。

  “可喜的是,中国采取了一套十分合理的短期(5年)和长期(15-30年)规划方法。”课题组说,生态文明的涵义必须是长期的,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是几个世纪才能实现。现在开始为2050年以后的世界以及中国在这个世界中的特殊地位开展一个更长期、更认真的对话并不为时尚早。毕竟,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

  作者:章轲  (资料图)......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guonei/2017-12-11/46178.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