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斌,山东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山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海洋经济,主持筹建的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和海洋经济研究基地为“全国首创”,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重大课题、国际合作课题、横向课题80多项,在《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30多部,主编、副主编著作60多部,代表作主要有《“海上山东”建设概论》《蓝色战略》《海洋经济集成战略》《科学发展观山东实践论》等。
实施海陆“丝绸之路”开放新战略,是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中国经济转型攻坚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旨在推进全方位深度开放,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该成果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按照省委提出的提升山东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立足山东省情和发展实际,就贯彻落实国家海陆“丝绸之路”战略而从事的课题研究形成的成果,是我国第一部省级区域融入“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
山东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区,作为我国的沿海经济大省,山东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海陆“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山东与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交流合作,有利于提升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山东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成果在系统梳理我国实施海陆“丝绸之路”开放新战略的背景、意义及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重点省市参与海陆“丝绸之路”建设的做法及启示,对山东参与并推进海陆“丝绸之路”建设进行了深入的SWOT分析,提出参与并推进海陆“丝绸之路”建设的思路、定位、目标和布局,重点从贸易合作、投资合作、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合作、海上合作、科技合作、环保合作、旅游合作、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最后提出完善山东参与并推进海陆“丝绸之路”建设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剖析了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与难点。该成果对山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优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提出山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区位、交通物流、产业、对外经贸合作基础、对外合作平台与载体、科技人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存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合作基础相对薄弱、多数企业驾驭国际生产经营能力不足、与“一带一路”沿线之间缺少国家级合作平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不完善、与“一带一路”国内沿线经济合作比较薄弱等不利因素。
二、明确了山东融入“一带一路”的思路与定位。该成果通过总结重点省市参与海陆“丝绸之路”建设的做法及启示,并深入分析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发展、人文往来等情况,明确提出了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当以互信认同为根本,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经贸合作为重点,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找准与沿线国家的利益契合点。山东应按照“五通”的基本要求,以开放合作为主线,以扩大双向投资为重点,以通道建设为突破,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园区建设为支撑,着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货物贸易、能源资源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和平台建设,拓展经济发展外部空间,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将山东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的交通物流枢纽、我国东西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国家海洋经济对外合作核心区、全国海陆统筹、东中西联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我国深化国际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构建了山东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保障与支撑体系。海陆“丝绸之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战略性强、涉及面广,山东参与并推进海陆“丝绸之路”建设,需要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支撑体系、强化组织保障。该成果针对山东具体实际,明确提出了加强对贯彻、推进海陆“丝绸之路”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注重通过规划引领山东的海陆“丝绸之路”建设进程、着力提升与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加强与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重点打造山东参与并推进海陆“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平台、构建和完善山东参与并推进海陆“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体系等若干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通过政策支持与措施支撑,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推动经济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化,以更好地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山东发展的宏伟目标。......查看原文: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71011/Articel20004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