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谷推进东部湾城建设 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7-10-30 09:15:2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17年以来,青岛蓝谷按照“高定位、找差距、抓创新、出亮点、带全面”的要求,深入落实“一三五”发展战略,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而“谋、干、拼、创、优”五字是对青岛蓝谷发展特点的最好定位。按计划,青岛蓝谷将奋力推进以“中国蓝谷”为支撑的东部湾城建设,努力争创以海洋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

  在“谋”字上狠下功夫

  山东省十一次党代会、青岛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多处提到“蓝谷元素”,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建设、青岛“三湾三城”城市空间战略等方面都刷出了蓝谷强烈的“存在感”。

  结合省、市党代会战略部署,青岛蓝谷坚持高点定位、创新发展抓落实,对蓝谷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谋划。一是谋划了新目标。确立了建设“国际海洋创新高地”和争创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二是谋划了新措施。建立了科技创新、产业金融、建设管理、规划、招商引智、拆迁改造、作风建设等七条重点工作线,并围绕七条工作线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三是谋划了新布局。站在大青岛格局,对现有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高标准修编,在更高层次、更大领域、更广范围谋划好东部湾城的发展,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蓝谷”。

  蓝谷:推进东部湾城建设 创国家级高新区

青岛蓝谷创业中心

  在“干”字上用心尽力

  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市3.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4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市2.8个百分点;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完成5.1亿元,同比增长17.6%,预计高于全市2.6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3.2%。经过五年的努力,蓝谷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4.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69亿元,增长1.5倍;固定资产投资由2012年的103.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39亿元,增长2.3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4.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8.5亿元,增长1.9倍;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8.5亿元,增长1.9倍;三产比重从2012年的16:50.3:33.7调整到14.1:42.2:43.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

  招商引智取得明显实效。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在促进招商引智上成效显著,2017年新签约重点项目20余个,累计达到270余个;新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各类人才300余人,累计达到4200余人。截至目前,“国字号”、“中科系”、“央企系”“国海系”重大科研平台累计达到22个。高等院校在蓝谷设立校区、研究院或创新园累计达到22个。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建设各类孵化载体240余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运营130万平方米。获资质认定孵化器达到3家,其中市级1家。蓝谷创业中心被认定为全市十家标杆孵化器之一。组建“海洋+”专业创客空间10家,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创新扶持项目128项,成功申报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市级平台13个。8家企业成功获得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技技术奖励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691件,授权量达到520件。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等5个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陆续建成启用。中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通过国家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初审。山东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在创新转化领域开展具备引领性的深度合作,共建创新转化学院。大工(青岛)研究院与巴基斯坦俾路支信息工程科技管理大学联合开展多能互补科技及产业化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滨海景观整治工程


  在“拼”字上不遗余力

  青岛蓝谷对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难点、困难,不退缩、不犹豫,敢于拼搏、敢于碰硬,启动大干100天活动,把指挥部当成办公室、把现场会当成办公会,每周在项目现场召开调度推进会,4个月召开现场会议15次,解决各种问题100多个,迅速掀起建设蓝谷新高潮。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模再创新高。实施了总投资29亿元的30项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建、改建25条市政道路,19条道路竣工通车,通车里程达29公里。滨海公路拓宽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地铁11号线蓝谷段征迁任务全面结束,将于2017年底进行试运营。建成污水管网40公里、自来水管道60公里、天然气管道70公里、供电线路60公里。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展开,建成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总长8.6公里的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程,在全市建设进度最快。建成运营公交停车场,开通7条公交线路、投入160辆电动公交车,实现与青岛市区、城阳区、即墨市的无缝衔接。设置18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入自行车400辆。制定生态指标体系,完成6条河道景观整治,滨海公园项目一期“十一”期间已开门迎客,免费向市民开放,二期正在加快推进。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


  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运营启用,青岛罗博飞水下机器人等40余家科技型企业投入运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调查研发平台、中央美术学院青岛大学生艺术创业园等青岛市级重点项目陆续开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计量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科教新城等重点前期项目工作有序推进。目前,蓝谷在建项目70余个。

蓝谷CBD规划效果图


  在“创”字上勇于突破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蓝谷理事会决策、管理局执行、监事会监督的体制机制,为全市机构法定化和职员制改革进行了先行先试,机构法定化改革和职员化改革稳步推进。成立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有效承接青岛市、即墨市授权委托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奠定了基础。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青岛调研时,听取了海洋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和蓝谷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工作汇报,蓝谷升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加速推进。

  创新融资方式。引进建设银行、青岛农商行、中国银行在蓝谷设立支行。设立蓝谷金融超市,引进40余家银行、保险、担保、资本管理、证券、中介服务等战略合作机构,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引进建银国际、汉裕金融资产投资等金融项目,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依托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与社会资金共同设立总规模2000万元的青岛市海洋工程与技术智库联合基金,加强对海洋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成立创业投资公司,负责创业投资和技术转移。青岛蓝谷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与12家科技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初步搭建蓝谷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功能区与行政区一体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即墨支持蓝谷与蓝谷反哺即墨的融合互动、同步提升。与即墨市在人员配备、财政收支管理、督查考核、产业示范园建设等实行联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青岛分院落户蓝谷,上海戏剧学院-意大利瓦伦蒂亚美术学院青岛学院落户创智新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智慧航海研发基地落户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深海基地


  在“优”字上下大气力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蓝谷不断完善服务,着力优化环境,强化比较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打造特色创新载体。《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获得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复,《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青岛蓝谷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写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获得科技部支持在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被评为全国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是山东建设海洋强省的核心区域。刘延东、张春贤、万钢等国家领导先后视察。3个项目纳入“十三五”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项目库,36个项目纳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项目库,71个项目纳入省、市级重点项目。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27个项目发放扶持奖励资金、开办资金3627.18万元。协助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质检中心申报国家、省、市各级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2亿元。

  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科技合作重大平台相继建成,依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坚持抓协同、搭桥梁、促合作,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海洋国家实验室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世界海洋强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规划建设五大海外研究中心,构建起全球协同创新网络;主办2016年“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研究项目”(CLIVAR)开放科学大会和2016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发布“未来海洋青岛共识”宣言书,在全球海洋科技领域留下“青岛印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与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和科研攻关。连续两届举办中俄工科联盟年会,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创建并做大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等品牌,进一步凝聚人气、推动交流、深化合作。

青岛蓝谷


  公共服务逐步提升。青岛第19中学、嘉峪关小学蓝谷分校正式启用,山东大学实验小学及幼儿园开学;与青岛二中合作建设青岛二中蓝谷中学,进一步优化蓝谷教育配套环境。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蓝谷医院揭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定在蓝谷建设“大专科、小综合”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进一步增强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进利群、利客来集团在蓝谷建设商业综合体项目,设立7-ELEVEN试点店,蓝谷BC书店、英派斯健身俱乐部等正式落户,商业、娱乐、休闲、健身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民生保障持续有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蓝谷被征地村庄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解决民生和村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双轨运行机制和生活补贴制度。

蛟龙号


  与此同时,下半年,针对当前形势和蓝谷实际,青岛蓝谷将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坚持提速发展、改革创新,聚焦“高端要素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特色产业发展、科技产业金融、发展环境优化”五个重点,做好区域协同发展文章,引领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打造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以高端海洋产业为支撑的“中国蓝谷”,奋力推进以“中国蓝谷”为支撑的东部湾城建设,努力争创以海洋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