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捕海参6000斤 海洋牧场再造鱼虾天堂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7-09-06 15:29:13 

   一段水下录像记录了3处人工鱼礁在建成前后的效果,未投放礁石前的海底世界如同荒漠,难见鱼虾。一年后,水底世界便生机勃勃,大型藻类附着在礁体上,区域呈现鲜艳的绿色,鱼虾大量出现。在海洋里造牧场正成为破解海洋资源枯竭难题的方法之一。

长岛海域已开始投放新型人工鱼礁。受访者供图

没有人工鱼礁的海底一片荒芜,投放人工鱼礁的海底长出了海草。

人工鱼礁底部聚集了鱼群。均为受访者供图


  海底“荒漠化”,有时难见水草

  威海中心渔港内,船员李明东谈起开海了有一肚子话说。“渔船也就9月、10月、11月能挣钱,其他月份能保本就不错。即便是在挣钱的月份,拉回来的大多是小鱼小虾,直接论吨卖,去做鱼粉。”49岁的李明东干了20多年船员,他至今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每次出海没两天就得往回走,舱里都是大鱼大虾。现在在海上转悠半个多月,也打不到几条大鱼。”

  目前,沿海渔民多用拖网捕鱼,这种网入海后越沉越深,像是挂在渔船后面的一把“扫帚”,不仅能捕住鱼虾,有时连海底的水草、垃圾都能给拖出来。凡是它经过的地方,就如同被扫帚扫过一样,几乎只剩下海沙。

  单拖网的网目尺寸是25毫米,双拖网则是54毫米。这是威海渔政监察部门每次到码头必须检查的项目。尽管检查活动不断,但今年还是查获了各类违禁渔具6455套,其中不乏各种地笼、小网眼渔网,它们有个更为形象的绰号——“扫地穷”或“绝户网”。

  很难想象,湛蓝的海面之下竟然如同荒漠一般。2005年的一段水下录像显示,威海西港小石岛人工鱼礁区在未投放人工鱼礁前,海底遍布砂砾,大片区域里难以看到一棵水草。

  “海底荒漠化与草原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类似,都是过度使用导致的。”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袁修宝说。

  倾倒“破烂”下海,营造鱼虾天堂

  保障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沿海各地面临而且必须破解的难题。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海洋牧场”正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山东省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实践海洋牧场建设,并自2005年开始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海洋牧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海洋牧场的形成,其中至为重要的一步是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海藻的投放,以达到对海域环境的改造和调控。其中主要是人工鱼礁的投放,它是海洋牧场建设的前期过程。

  8月份,威海市有432艘申报“减船转产”的捕捞渔船被报废拆解。经过无公害处理后,这些船体将沉入海底,作为人工鱼礁来使用。威海德明海洋牧场近几年使用一种像极了大型水泥船的构件,它被沉放海底后,可为海参造家,为鱼虾建游乐园,为喜欢海钓的人们打造沉船钓场。另外,废旧大巴车,经过无公害处理后,也可投放到海底作为人工鱼礁。

  一段水下录像记录了威海的3处人工鱼礁在建成前后的效果——未投放礁石前的海底世界如同荒漠,难见鱼虾。一年后,水底世界便生机勃勃,大型藻类附着在礁体上,区域呈现鲜艳的绿色,鱼虾大量出现。三年后又是另一番惊人的景象,海藻密布如同海底的森林,海参、鲍鱼、海胆等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成群出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