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国际海底管理局召开第23届会议,大会讨论了观察员的席位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提交的申请材料准备充分,获得大会的一致通过。该研究中心正式成为国际海底管理局观察员,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的观察员席位实现“零”的突破。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观察员在全球深海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深海新疆域的法律、规则是由海底管理局成员方商讨制定的,管理局召开专家研讨会形成文本,观察员在会上积极发声,影响着深海议题的设置与规则标准的制定。因此,管理局在作出决策的起步阶段,便会受到观察员的影响和制约。
上海交通大学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我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与开发‘十三五’规划”的牵头起草单位,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的主要起草单位。该中心承担了构建我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律体系的研究,每年举办“深海论坛”,以促进我国深海科学技术与政策法律的互动与共进。中心与管理局保持常年合作,每年共同举办深海法律政策高级研修班,培养发展中国家深海人才,承担深海政策咨询任务,为国家深海勘探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已走上深海国际舞台的中央,已经获得国际海底区域3种资源勘探开采的4块矿区。要参与全球深海治理,深海实践活动大国普遍重视观察员的作用,获得海底管理局观察员席位,在长远上有利于维护我国在深海的国家利益。
(宗荷)
链接:国际海底管理局成立于1994年,是管理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权威组织,负责核准勘探工作计划申请并监督已核准勘探工作计划的履行等。......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817/68624.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