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排沙 又听鹭鸣一声声——生态用海管海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8-15 14:19:31 

■本报记者路涛


  八百里瓯江奔流不息,穿温州城而过,东流入海。灵昆岛又将瓯江入海口分成南北两口,北口为主通道,南口逐渐淤浅,成为典型的河口湿地地貌。千百年来,随着每一次的潮起潮落,瓯江南口的江心上,小沙洲也越淤越大。温州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树排沙。从生态岛到资源枯竭岛,甚至被一度确定为“性命不保”,再到而今的市级海洋公园、正在申报的省级水生生物特别保护区,近几十年,树排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树排沙命运改变的几十年,也是温州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变化的几十年。今天,放眼瓯江,勃勃生机:码头、大桥、科技城,托起温州经济的腾飞;900亩红树林湿地、8公里浙南最美海岸线,筑起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


湿地变荒滩

  1991年,王浩敏参加工作,在瓯海渔港监督蓝田监督站。上班的地方就在瓯江南岸,现今龙湾区树排沙的地方。他清楚地记得,那时,跳跳鱼、小蟹经常接二连三地爬进办公室。“滩涂上的蟹多到要去赶。”

  树排沙独特的滨海湿地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鳗鱼苗,最高峰时能达到500公斤。生态资源良好,自然吸引了水鸟频频造访。黑嘴鸥、黑脸琵鹭、白琵鹭等多种珍稀候鸟,都曾是那里的常客。“坐看飞鸟掠过,听鹭鸣声声”,成了王浩敏对那个年代独特的记忆。

  作为距温州市最近的城区,那时的龙湾区江、海资源丰富,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承载了温州向东向海发展的希望。随后,一个接一个的工程在瓯江口区域上马。人们在利用海洋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生态系统。

  1992年,王浩敏上班的龙湾港区附近,建起了一个经济开发区。5平方公里的产业带上,进驻了几十家化工、制造等企业。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这里一直是温州市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也是龙湾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人越发感到不对劲,龙湾的污染重了:开发区里排出来各种颜色的水,流入瓯江,汇入东海;工业过度污染使生物退化,物种灭绝;渔民围捕造成渔业资源枯竭。

  曾经爬进办公室的蟹不见了,熟悉的鹭鸣也听不到了……


挽救树排沙的命运

  习惯了高歌猛进的温州人,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稀缺、城市经济要发展,一方面是节约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的需要。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以及沿海滩涂淤涨型的特点,使得它对滩涂围垦拓展空间的依赖性较大。这种发展的矛盾也曾令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感到困惑:“照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就无建设用海可批了。”

  当树排沙下游的锦江沙被挖掉后,足有200公顷的树排沙湿地也“命悬一线”。甚至当地老百姓也在动心思,想着挖砂去卖。在树排沙是毁还是留的紧要关口,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果断作出选择。“我们已经为经济发展付出了资源环境的代价,绝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留住树排沙,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生态财富。”

  树排沙最终被保住了。但是,在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海域处处长高元森看来,工业的污染、不科学的填海,已对附近的生态属性和湿地生物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2009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开展海洋功能区划调研。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向调研组提出,围绕树排沙建保护区。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支持。在2011年印发的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上,明确写着:瓯江南口树排沙海域为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200公顷。

  之后,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启动海洋生态修复研究重大工程,选址树排沙海洋生态脆弱区,着手筹建“龙湾海洋公园”。2011年以来,通过栽种红树林,该局把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极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乐园。   2014年12月,经温州市批准,温州龙湾海洋公园正式命名,成为市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今年6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再到温州调研,特意前往龙湾海洋公园查看。抓住机会,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又着手申报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一旦获批省级特别保护区,所在区域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列入保护的海洋生态系统,严禁在保护区2公里范围内,建设有污染性的开发项目等。

  如今,5年过去了,这里900亩的红树林郁郁葱葱。从瓯江上看去,江心的那抹绿,在周围码头、大桥、工业建筑的映衬下格外“养眼”。


又闻鹭鸣声声

  7月21日早7点半,趁着潮水还未上涨,王浩敏驾驶着快艇,带着记者疾驰在瓯江上。对于如今已是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海洋资源储备中心主任的他来说,这个时候开始工作已是家常便饭。大约十分钟,快艇靠岸。

  登上码头,走上简易的栈道,四周的红树林尽收眼底。在高温下,眼前出现一大片生机盎然的绿色,让人顿觉一阵清凉。“以前岛上全是互花米草,底栖生物都没了。这两年,我们把它们清理掉,改种红树林,各种小生物又都回来了,小岛重焕生机。”王浩敏说。

  说话间,我们看到湿漉漉的滩涂上,跳跳鱼在欢快地蹦跳,招潮蟹从一个个小洞眼儿里探出身子。远处,几只白鹭在碧绿的红树林上方掠过。

  正在红树林里调查鸟类的熊李虎突然喊了一声:“快看,黑脸琵鹭!”黑脸琵鹭在水鸟中有多珍贵?熊李虎打了一个比喻:“黑脸琵鹭相当于水鸟保护中的旗舰。目前,全球也就3300来只。”如此珍稀的鸟类,今年1月,却一次性在树排沙发现了141只。

  去年12月,受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邀请,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湿地鸟类研究专家熊李虎,负责调查树排沙及邻近区域湿地鸟类。经过近半年的调查,他记录到列入各类保护动物名录鸟类53种,占记录鸟种总数的84.1%。

  2015年,浙江海洋大学在此开展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调查,共鉴定得出大型底栖动物41种,鱼、虾、蟹、贝类等底栖生物和越冬候鸟数量明显增加,河鳗、河蟹、江鲫等瓯江洄游动物,都重新出现了。

  历经5年的建设,龙湾海洋公园生态修复成效日渐凸显。站在目测台上,王浩敏说:“前些年每平方米鱼、虾、蟹、贝类等海洋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数都数得过来。现在,满满都是。一到春季,过往的候鸟大片大片的,非常壮观。”

  为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王浩敏介绍,按照设计规划,公园要做一个水系工程,还要建步行栈道和走廊。“今年水系工程都要完成。”下一步,龙湾海洋公园还打算申报省级水生生物特别保护区。

  近年来,温州从环境立市的高度,提出建设山水温州、生态温州。仅2016年,全市就修复人工岸线约15公里,整治提升生态廊道17.8公里。推进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种植等工作,修复了海洋生态,带动了滨海旅游等产业发展。

  今年6月底,曾经为温州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扶贫经济开发区正式关闭,以前的化工企业全部迁出,那片地方将规划建设现代化的浙南科技城。

  驻足龙湾海洋公园,鹭鸣声声,又在耳边响起,仿佛虚幻的一切,却又是最真实的存在。......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815/68575.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