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与海气专项底质调查完成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7-24 13:56:26 

图为柱状取样


 本报讯(记者 罗 茜 通讯员 陈亮)经过56天的外业调查,“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底质航次调查队圆满完成任务,乘坐“海测3301”船于7月12日返回广州港。

  本航次调查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牵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及厦门大学参与实施。调查区域位于西太平洋,纵跨马里亚纳海沟,覆盖面积31万平方公里,系统调查了海底底质和底栖生物,目的在于揭示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的种类及分布特征、古生物分布规律、悬浮体浓度成分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掌握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多样性特点和分布格局,研究古海洋、古气候变化和马里亚纳海沟的构造演化、板块运动等,为地球科学研究和深远海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调查区域地形起伏大,一些站位海底地形陡峭,海流复杂汹涌,广布坚硬的基岩;表层沉积物覆盖薄,水深变化较大,从出露水面的岛屿到万米水深均有分布,给外业采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调查队员迎难而上,利用国产采样器在20多个站位采集到了珍贵的岩石样品,最深采样深度达5000多米,标志着我国自主海洋调查设备制造技术的渐趋成熟。

  本次调查累计收放表层及柱状取样器近200次,获取143站底质样品,取得柱状样13根,其中最长柱状样品长达5.33米。此外,还完成了41个站位的悬浮体调查,1个沉积物捕获器布放;进行了1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和6个站位的小型底栖生物调查,完成1个站位的底栖生物拖网。

  吸纳民营企业参与是本航次调查的另一个特点,如绞车保障及甲板作业等。这种合作方式,不但能在短时间内使优势力量专注于本任务的实施,而且细化了分工,节省了大量成本,促进了国内海洋调查整体实力的提升。

  本航次调查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展大洋调查的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深海大洋调查经验,锻炼了调查队伍,摸索出一条安全、快速、高效的运作模式,为今后开展类似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724/68175.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