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蓝色伙伴关系 串起海上“朋友圈”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7-07-20 10:35:17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空间。认识海洋、关心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已成为世界共识,各国加强海洋合作的意愿日渐增强。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进一步串联起海上合作的“朋友圈”,为沿线各国规划设计了更广阔领域、互利共赢的海洋合作关系。

海洋是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

  自古以来,海洋不仅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资源与空间,而且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使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等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从最初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商品流通、国际贸易的通道,再到各国间寻求合作、建构秩序的平台,海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拓展。时至今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海洋承载着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希望,人类命运从未如此与海洋休戚相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沿海地区以全国13%的国土面积,承载了4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约60%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9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国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形态和“大进大出、两头在海”的基本格局将长期存在并不断深化。在自身依海、靠海、临海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有意愿、也有能力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人民提供越来越多优质的海洋公共产品,与沿线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携手打造蓝色经济通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理念转化为行动,愿景转变为现实,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一个个合作项目开花结果,实实在在的好处惠及民众,沿线国家与我国加强海洋合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为了把海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落到实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以中国沿海经济带为支撑,密切与沿线国的合作,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其中,“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着力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在经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阿曼湾、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等,连接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地区,我国与沿线国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海上贸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等领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着力对接中澳、中新自由贸易区,意在将我国与澳、新、南太小岛国的海洋合作不断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在投资贸易和产能、海上贸易、海洋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旅游等领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亦可向东延伸至中南美地区国家,共同做大、共享海洋合作的蛋糕。

  “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着力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相结合,意在经日本海、白令海峡,通过北冰洋,连接北欧沿海国家,打造“一带一路”的北部通道。我国与沿线国在港口基础设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航道建设、极地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亦可延伸至北美地区,对接中加、中美海洋合作。

共建蓝色经济通道的初衷

  三条蓝色经济通道是对《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于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的细化和延展。对内,衔接我国沿海地区开发开放,促进海陆统筹,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国际辐射能力;对外,对接沿线国家发展需求,统筹国际间和区域间海洋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从而实现国内与国外联动、“一带”与“一路”有效衔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海上合作新局面。

  这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具有三个属性,体现三个“不”。

  第一,具有开放包容性,不是封闭的体系。虽然这三条通道具有一定的空间指向性,但没有绝对的边界。既努力深化已有的蓝色伙伴关系,也期待新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通过开展各领域的海洋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上互联互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家共商共建,共迎挑战,共享成果,逐步扩大“朋友圈”。

  第二,具有区域合作性,不是地理意义上的通道。这三条通道以共享蓝色空间、发展蓝色经济为主线。蓝色经济的核心就是沿线国家在发展中找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互学互鉴,共走一条“与海为善、与海为伴、人海和谐”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三,具有动态发展性,不分先后优劣。海上合作的优先次序取决于我国与沿线国家战略对接的成熟度,以及利益契合点的共商结果。7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会见时表示,愿与俄方“共同开发和利用海上通道特别是北极航道,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这是我国官方最高层对中俄共建北极航道的明确表态,也是对近期俄罗斯共建“邀约”的回应。由此看来,《设想》关于“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有望在高层推动下快速发展。

  海上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希望与沿线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与务实合作,共同撬动海上合作的杠杆。

  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推进蓝色伙伴机制和能力建设,搭建稳定的合作平台,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交流与协调,推进务实海上合作,增强沿线各国海上合作的战略共识,加深理解,夯实合作基础。

  推进蓝色经济合作。合作建立一批蓝色经济示范区,探索和分享蓝色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合作。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技术交流与信息共享,提升沿线各国应对海洋灾害和气候变化的能力,为沿线地区提供更多、更好、更及时的海洋环境信息产品。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合作。与沿线各国加强海洋科技合作,促进环境友好型海洋技术发展,加快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不断融合,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瓶颈,提高海洋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汇众智,聚合力,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将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有机联系起来,海上合作之路将越铺越广,海上“朋友圈”将越来越大。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