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的“趣味”变形史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7-17 14:21:44 

■ 盛文强


  蛤蜊是我国沿海比较常见的一种海产品,生活在浅海泥沙滩中。蛤蜊的食用价值源远流长,西周时已是进贡王室的贡品,并且历代沿袭。嗜吃蛤蜊的苏东坡曾说:“莫谈国事,且食蛤蜊”。欧阳修在扬州任上与宾客争食蛤蜊令人忍俊不禁:“其食唯恐后,争先屡成哗。”可见,当时蛤蜊已是常见之物,但古人对蛤蜊的认知却严重不足。

  在古人看来,蛤蜊变形史非常有趣。蛤蜊的前身,或是鸟雀,或是蝙蝠,或是雉鸡,花样百出。干宝《搜神记》记载:“百年之雀,入海为蛤。”《太平广记》亦载:“淮水中,黄雀至秋化为蛤,至春复为黄雀 。雀五百年化为蜃蛤。”

  清代画家聂璜在《海错图》中绘制了《瓦雀变花蛤》《蝙蝠化魁蛤》《雉入大水为蜃》等几幅图,用图像见证了一种古老的观念。麻雀与花蛤互变,蝙蝠与魁蛤互变,雉鸡与蜃互变,这些奇谈先前只出现在典籍中,只有聂璜为之专门绘像。在《瓦雀变花蛤》的题跋中,聂璜讲述了自己不相信瓦雀变花蛤的故事。直到当地有位乡贤谢若翁谈到曾亲眼所见,他见到有麻雀死在海滩上,“其羽与骨星散,所存血肉变成小花蛤无数”。看来,雀化为蛤蜊的说法,是古人见了麻雀死在海滩上,而恰巧麻雀陨落之处又有蛤蜊,这才产生二者互化的联想。这幅图中,几只麻雀在滩涂上殒命,它们身边生出了花蛤。

  《蝙蝠化魁蛤》则复杂得多,聂璜认为:“鼠老后化作蝙蝠,栖身在山谷,寿可千岁,然后又沉入海中,变为魁蛤,一变再变。”这种说法的源头,出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聂璜写道:“仙鼠化蝠,飞腾上屋,蝠老入海,忽又生壳”,画面中是一只蝙蝠掉进贝壳中。《雉入大水为蜃》一图,则直接画了一只五彩的雉鸡浮在海面上,因《礼记·月令》载:“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变形尚未开始,只画了雉鸡入水的一瞬。蜃即是大蛤蜊,古人认为所谓的海市蜃楼,就是蜃喷气而幻化为亭台楼阁,人误走其中,便会被蜃吃掉,因此蜃又是一种善于惑人的海怪。

  如今看来,蛤蜊的变形史是古人认知上的谬误。古人对蛤蜊的认识有限,而我们对蛤蜊的了解一样未能透彻。现今已发现的最长寿的蛤蜊活了500多岁,被称为“地球五大不死神兽”。在东南亚发现的一种巨型蛤蜊,直径近两米,重达500公斤,这种巨型蛤蜊仿佛是传说中的蜃的原型。这些新发现不断刷新了我们当下对蛤蜊的认知。......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717/68068.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