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准乳山口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6月下旬,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口港实施一类口岸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准。
在乳山,港口长期以来就是当地发展的命脉。上世纪90年代,乳山口港经省政府批准为二类开放口岸。2009年,乳山投资近4亿元,重新规划并扩建乳山口港,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180万吨,逐渐成为环渤海地区的一个集散地。
由于地处威海港交通末梢、区位优势弱、港口腹地小,且受航道水深不足等自身条件制约,近年来乳山口港发展速度放缓,吞吐量最高年份还不足威海港的1/50。实施一类港口开放,成为乳山口港和乳山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4年,乳山市委、市政府开启了乳山口港水域一类开放申报工作,向国际海港的目标进发,并于今年获批。
“一类口岸开放实施后,国外船舶可直接通过乳山口港进入国境,打通了乳山与世界相连的海上通道,与国际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乳山口港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本需要经周边口岸转运的货物可直接到港,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近亿元。
如何让这个未来的千万吨大港“吃饱”,最终实现港产联动、港城联动?乳山牢牢抓住港口这个海洋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以港口突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提升乳山经济发展水平。
“以实施一类口岸开放为契机,推动海水养殖、海洋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创新升级,海洋生物科技、海洋新能源、海洋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崛起,海洋文化旅游、港口物流等涉海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打造蓝色经济新动能聚集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乳山市委书记周兵表示。
当下,传统港口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窘局,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为此,乳山将海洋港口资源统筹规划,持续推动港口一体化,培育港口现代服务功能,发展水陆联运、海铁联运和港空联运等组合模式,降低港口物流成本,构建对外贸易的全程供应链,推进港口由传统运输平台向物流平台、信息平台、贸易平台、产业平台、金融平台拓展,打造高端优质港口服务平台。
作为距离日韩最近的沿海港口之一,乳山口港发展客运、集装箱周转业务,建成国际航运中转站的优势明显。随着“一带一路”、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中欧经济合作等政策叠加效应释放,乳山加快与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外贸出口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幅,并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立足优势,打造港口经济圈,将海洋与陆地串联起来。乳山规划了临港产业园,将国际航运物流产业作为临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计划开通直航日本大阪港的国际海运航线,赴韩国仁川港、釜山港航线班次,加快发展与朝鲜、东南亚有关国家的贸易航线。
港城配套同样是港口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乳山规划建设了国际候船厅,配套公交枢纽、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开通内贸集装航线,建成集客滚、散杂货、集装箱多功能的规模化码头聚集区。预计年可实现散货装卸600万吨左右,运输集装箱超过3万标箱,年产值近10亿元,港口吞吐能力和装卸效率全面提升。(记者 连涛 通讯员 王嘉 于建广)......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guonei/2017-07-07/4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