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院研究员方建光及团队,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威海蓝色产业孵化器总经理赵明波共同探讨蓝碳试点城市建设方案。
2009年联合国发布蓝碳报告。报告指出:大气中约50%的碳资产都固存或“封存”在自然系统中,并循环进入海洋,这也证实了自然界的“碳捕获和储存”能力。储存在海洋与海岸中的蓝碳如今对我们而言,是存在各种充满希望的机遇和行动的情况下出现的有一个备选方案,将有助于创造光明的未来。
方建光研究员:要摸清威海地区主要蓝碳的类型及分布情况,绘制威海地区蓝碳区域分布图,基于海洋生物碳汇能力评估方法,对蓝碳的储量和潜力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威海地区蓝碳现状。发展池塘、滩涂、浅海、淡水水系等多种类型的生物碳汇扩增模式,不断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赵明波总经理指出,要尽快组建工作小组,基于不同类型的蓝碳生态系统选择代表区域建立长期性、连续性蓝碳监测点,构建蓝碳时间序列监测体系,利用园区现有的大数据,组建蓝碳大数据中心。政府牵头成立了蓝碳基金,用于支持增汇减排的科学技术研究。
蓝色碳汇是一项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节能减排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是维护经济民生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威海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可以说威海蓝碳试点城市的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