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海外的南海港湾 海南渔民驶向海外的历史
通往海外的南海港湾
我国南海被海南岛渔民亲切地称作“祖宗海”,他们祖祖辈辈在这片海域从事着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开辟了从海南岛通往南海诸岛的港口,而且南海诸岛的部分岛礁也被开发成为通往海外的港湾。
在帆船航海时期,海南岛渔民赴南海捕鱼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都要等待季风。每年11月,西北风一起,海南渔民便扬帆出海,前往南海。待到渔获满舱时,不能马上返航,需要等到来年东南季风再起时,才能返回海南岛。如此一来,渔民需要大半年才能回到海南岛。在这期间,他们捕获的渔产品如何处理呢?海南渔民通常从南海诸岛中的某些港湾出发,前往海外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将渔产品卖掉,再购买其他货物带回海南岛出售。这样形成一个生产循环,年复一年。
在南海诸岛中,哪些港湾成为了海南渔民驶向海外的始发港呢?
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海南岛已经征集到的30多本《更路簿》中,有480多条更路记载了通往海外各港口的更路,均以南海诸岛中的某一港湾作为始发港或集散地,主要有西沙群岛中的北礁(干豆)、中建岛(半路峙),南沙群岛中的日积礁(乙辛、西首乙辛、西头乙辛)、南威岛(鸟仔峙)、南屏礁(墨瓜线)、南通礁(丹积、丹节)、皇路礁(五百二)以及安波沙洲(锅盖峙)。
西沙群岛中的北礁和中建岛,位置都在西沙群岛的西北方向,从那里前往越南的中南部各港口航程比较短,所以成为西沙群岛中通往海外的两座港湾。大部分通往海外的港湾集中在南沙群岛的西部和南部,在苏德柳、苏承芬、王国昌、王诗桃和林鸿锦的《更路簿》中记载了多条通往海外的更路,南沙群岛中的日积礁在这些更路上出现的最多,也是南沙群岛中作为始发港通往海外最多的岛礁。以日积礁为始发港的船只,主要有3条更路通向海外:一条通向越南中南部沿海的各口岸。一条通往马来半岛东面的雕门岛,并以此作为中转港,通往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各地。再一条则向南通往纳土纳群岛,并以此为中转港,驶向南面的印度尼西亚各口岸。在南海诸岛中,日积礁通往海外的更路较其他岛礁多,航线也最复杂,几乎覆盖了海南岛渔民在海外活动的所有航迹。由此可见,日积礁是我国海南渔民在南沙群岛中建立起来的重要的通外海外的始发港,是南沙群岛中通往海外的中心港湾。
与日积礁相邻的南威岛,在黄家礼、卢业发、王国昌和吴淑茂的《更路簿》中,都记载有通往今马来西亚的雕门岛的更路。从这些更路中可以看出,海南渔民是以南沙群岛中最西南面的岛礁作为通往海外、尤其是西南方向的始发港,中途以今雕门岛作为主要的中转港,再驶向海外各地。这种以雕门岛作为航路中转站的现象与我国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将雕门岛作为中继港的情况完全一样,我国海南渔民的更路与传统下西洋的针路在雕门岛汇合,是进行海外贸易的必然结果。
在南沙群岛中靠近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岛礁,则采用了不同的更路与海外港口发生往来,如靠东面的一些岛礁可以成为向东前往加里曼丹岛西部沿岸的始发港,而更加南面的岛礁,则成为通向印度尼西亚东部各口岸的始发港。在苏德柳、苏承芬、王国昌和王诗桃的《更路簿》中,通往南沙群岛南面纳土纳群岛的始发港主要有南通礁、皇路礁和安波沙洲,从这几处港湾始发的海南渔船,在驶向印度尼西亚东部各口岸时,一般都先以纳土纳群岛中的某座岛屿为中继站,稍作休整后再驶向南面的各口岸。在《更路簿》中,往往将大纳土纳岛称作“浮罗利郁”或“浮罗丑未”,将苏比岛称作“洪武銮”或“宏武銮”。而在《针路簿》如《顺风相送》中,则将纳土纳群岛记作“蜈蜞屿”。
从《更路簿》记载的通往海外的更路中可以看到,我国渔民每年乘西北季风前往南海从事生产活动,然后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顺风南下或西行,前往海外各地进行商贸活动,第二年再乘东南季风返回海南岛。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中建立了多处可以通往海外各口岸的港湾,使得南海的生产活动得以持续和发展,这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的一大贡献。......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wenhua/history/2017-06-26/41981.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