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地位大幅提升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6-08 16:48:18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依托于海洋,以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等为代表的海洋经济正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近年来,我国海洋传统产业深度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新兴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增长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记者日前在位于青岛海西湾的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内看到,由海油工程承建的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主体设备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这是全球纬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凭借过硬的技术支撑,一季度海油工程完成工业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38.3%。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依托于海洋,以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等为代表的海洋经济正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

  新兴产业规模化增长

  新疆和田县农民斯德库拉·买买提明没有想到,有生之年竟然可以用上淡化水。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地下水分布区域80%为苦咸水。硬度高、碱度高、含氟高、含盐量超标,苦咸水问题曾长期困扰当地居民。2015年底,应用于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技术在新疆沙漠腹地试验成功,当地约6000人从此告别了苦咸水。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产水规模100.88万吨/日。“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工艺装备和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系统制水能耗、运行成本等关键技术指标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表示。

  蒸蒸日上的海水淡化项目仅是我国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海洋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重点监测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2%、14.9%。

  物质资源消耗低、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以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为例,2016年全国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4.2%。海洋生物医药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原位培养系统回收成功,为深海微生物功能研究提供了新平台,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下,海洋生物医药业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海洋新兴产业2016年整体增速超过12%,高于同期海洋经济增速约5个百分点,实现了规模化增长。”张占海说。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科技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对此,荣成爱尔斯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品控部部长张倩感触良多。

  创建之初,爱尔斯仅能从事简单的鱼油粗加工,公司发展一度遇到瓶颈。后来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采用国际先进的提取技术生产乙酯型和高含量甘油三酯型鱼油,如今爱尔斯已成为几十家保健品企业的长期供货商,其出口产品通过了美国及欧盟认证。

  以科技为支撑实现华丽变身的爱尔斯并非孤例。2016年,我国海洋船舶工业承接能力提升,造船企业加速产品结构优化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3.75万立方米乙烯船、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等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首制船研制成功并交付给了船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产品设计建造迈出重大跨越,“希望6号”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建成并交付使用。与此同时,海洋油气业积极推进国际市场开发,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中海油沙特公司完成资质更新,正式挂牌运营。

  “近年来,我国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将持续。”张占海坦陈。据有关统计,2016年海洋油气业量价齐跌,全年仅实现增加值869亿元,比上年减少7.3%;受国际船舶市场持续调整的影响,船舶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7.4亿元,同比下降1.9%。

  有关专家表示,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今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十三五”期间,围绕海洋经济提质增效,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转化和优化升级,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

  如今,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根据《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6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7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6.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5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4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453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0.4%和54.5%。“总体上,近两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速虽然逐渐放缓,但仍略高于同期GDP增速,海洋经济发展正由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有关专家分析。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近年来,海洋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一些内陆省份海洋经济逐步发展,浙江舟山群岛、广州南沙、大连金普、青岛西海岸等国家级新区以及福建平潭、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重要涉海功能平台相继获批设立。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拓展,上海、天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陆续设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显著增长。

  “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发展布局有待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薄弱。”王宏说,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海洋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海洋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海洋生态退化,海洋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日益突出,这些都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海洋经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国家海洋局计划在2020年前推出10至20个海洋经济示范区,其思路是集中政策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使其成为新兴海洋产业引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延伸阅读:

  扬波大海 走向深蓝

  ——写在第九个世界海洋日

  国家海洋局局长 王 宏

  2017年6月8日,是第九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个全国海洋宣传日。2017年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为“扬波大海,走向深蓝”。

  前不久,《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印发实施。这是一部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综合性规划,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规划》的实施,对加快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海洋经济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规划》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开放拓展,合作共享”四个基本原则。四项原则是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着力突出把握、引领和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方面。《规划》将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作为编制的重要原则,就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引导海洋新技术转化应用和海洋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并通过“智慧海洋”工程等培育海洋经济增长新动力,进而有效推动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陆海统筹、协调发展方面。《规划》将陆海统筹作为编制的重要原则,用“三个统筹”全面阐述陆海统筹的要求,即统筹陆海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灾害防治协调发展,统筹沿海各区域间海洋产业分工与布局协调发展,统筹海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这“三个统筹”涉及资源开发、产业布局、交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在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方面。《规划》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作为编制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既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也体现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实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就是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强化海洋环境污染源头控制,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开放拓展、合作共享方面。《规划》将对外开放与合作作为编制的重要原则,就是要通过主动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逐步提升我国海洋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海洋经济,享用海洋资源创造的经济成果,提高人类福祉。

  贯彻落实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需要各有关部门、沿海各地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抓好《规划》的贯彻实施,细化落实到经济富海、依法治海、生态管海、维权护海和能力强海五大体系中,保障和服务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展《规划》学习宣传工作。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规划》作为指导地方海洋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做好《规划》的宣传学习工作,大力营造贯彻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良好工作环境。

  二是国家要加强统筹协调与沟通合作。国家海洋局要加强与国务院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协调解决海洋经济发展政策与机制创新中的重大问题。提高中央与地方海洋经济管理工作的联动性。

  三是地方要细化落实《规划》各项政策措施。沿海地方各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本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配套政策措施,制定或修订本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四是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规划》的贯彻实施,深入开展海洋经济及宏观经济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控、评价与实时反馈,针对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强化政策指导,着力研究解决,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描绘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随着《规划》的深入贯彻实施,相信我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将显著提高,蓝色经济空间将不断拓展,海洋产业布局将更为合理,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不断提升,为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提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写好海洋经济“大文章”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近年来,海洋这片无垠的蓝色原野正逐步取代过度开发的广袤陆地,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这片蔚蓝海域到底有多重要?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年产量3000万吨的海产品相当于全国肉类和禽蛋类总产量的四分之一;20年来,我国石油产量增长超过一半来自海洋;预计到2020年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将达到26%—37%……

  据初步核算,2016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7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6.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624万人。不仅是中国,海洋经济已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一些东亚国家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5%—20%;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其海洋经济对GDP贡献甚至超过了5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蕴藏着丰富宝贵资源的辽阔海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逐步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把目光转向海洋,将之视作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和新空间。由于历史、观念等因素,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起步较晚,近些年逐步受到重视,海洋事业总体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需要看到的是,新形势下我国海洋经济面临的发展环境正日趋复杂。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生产要素加快流动、重组,为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乏力,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海洋权益争夺愈演愈烈,给我国海洋经济的对外开放和拓展发展空间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此外,沿海区域海洋产业同质同构现象严重、区域间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滨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也对现阶段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写好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当务之急是要重点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新一轮的海洋竞争已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的海洋竞争,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引领作用愈发突显,未来海洋经济的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海洋科技的进步。当然,离开海洋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难以持久。写好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还要念好海洋环境保护这个“紧箍咒”。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期待随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深入实施,海洋经济进一步提质增效,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蓄积新动能。......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economic/blue%20economy/2017-06-08/41564.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