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无人机助力海监执法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4-28 16:39:54 

■王占文李传斌

  海洋(涉海)工程监视监管难、无居民海岛常态巡查难、海域面积测量鉴定耗时长等,一直是海监执法工作的瓶颈短板。近年来,中国海监宁波市支队不断加强无人机在海监执法领域的探索与应用,较好地破解了海监执法难题,推进了海监执法转型升级。

  无居民海岛巡查省时高效。宁波现有各类无居民海岛655个,且分布的县区较为集中,每年市县两级海监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监视监管,执法人员常年海上“疲于奔命”,成效也不理想。2015年,支队为破解巡查难题,在科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引入了无人机技术用于海岛巡查执法,大大提升巡查范围和监管效能。据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无居民海岛巡查一遍就要大半年,实施有效监管基本不可能,但自从引进无人机技术后,两个月便可巡查一遍,既省时又省力。目前我们已用无人机完成了象山县爵溪街道149个无居民海岛的摄影录像和执法巡查,下一步,将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对其他无居民海岛进行摄像拍照,完善一岛一基础档案,为以后开发利用和监视监管提供可靠翔实的数据。”

  海洋(涉海)工程监测无盲区死角。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涉海用海工程逐年增加,为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做到全领域全覆盖执法,支队2015年就着手研究探索无人机在涉海工程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两年来,利用无人机先后完成了华源物流有限公司5000吨级建材码头项目填海工程、滨海新城绿化带建设、杭州湾新区十二塘护岸保滩工程和奉化凤凰山、南沙山、阳光海湾等14个用海涉海工程的监测;今年又对已批已建的4宗区域用海规划开展了执法巡查和拍摄取证,适时跟踪掌握区域用海开发建设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处理各种违法违规用海行为。与以往利用船舶巡航、人工踏勘等平视化监测手段相比,高空“鸟瞰”的无人机能实现执法无盲区、监管无死角,极大提升了执法效率。

  海域面积测量精准便捷。海域面积测量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特别是一些立案查处的非法占用海域案件,海域面积测量不仅要快捷高效更要准确无误。支队运用无人机航拍定位、地理测绘等技术实现了由以往地面打点测量向无人机智能测量的转变,鉴定结果更加精准,为顺利办结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办案效率。2015年以来,支队利用无人机测量鉴定海域面积18次近120平方公里,其中用于海监案件鉴定报告5次。

  下一步,支队将继续加强无人机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入海排污口的监视监测、海洋赤潮灾害防护等方面的应用探索,真正让海域监察监测工作迈入无人机时代。......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428/66556.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