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3月15日,全国两会闭幕。以此为标志,中央关于2017年的重大工作部署均已确定,全国上下进入传达和贯彻两会精神时间,各地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正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培训学习的干部学员对照两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筹谋促进福建发展的良策与思路。在此,本网选出部分干部学员的调研文章,推出《贯彻两会精神 福建怎么干》系列报道。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这对于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份责任。我们要认真审视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快建设、先行发展港口这一海上互通互联的首要基础设施。
在当前福建港口发展面临抉择的关键时期,笔者结合福建港口发展实际,就如何推动福建港口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一、善于从国内外港口的发展趋势,谋求福建沿海港口的未来发展方向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货物的流通,促进了世界各地港口的快速发展,港口发展的外部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港城一体化、基础设施大型化和深水化、港口功能多样化、港口管理信息化、港口经营国际化等特征,大部分现代先进港口已步入第四代港口。然而,目前除厦门港外,福建大部分港口的港城结合度不高,功能比较单一,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仍处于第二代港口,个别港口甚至处于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港口转型发展的阶段。
因此,福建港口当前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以解决港口水深条件不够,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偏低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港口通过能力;必须抓紧扩大增值业务,提升服务功能,以充分发挥港口现代物流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港口信息管理建设,加大引进全球战略联营体的力度,促进港口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二、立足港口与产业、城市的相互关系,科学修编福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为进一步优化福建沿海港口布局,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港口岸线资源,福建省启动了《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修编工作。规划修编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既要积极对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主动融入全国沿海港口发展大局;又要准确把握港口是大型临港产业集聚的先决条件、临港产业的聚集又促进了港口规模化发展的内在关系,做好港口规划与石化、修造船、钢铁等大型临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同时也要清楚港口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器、城市的发展是港口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关系,正确处理好港口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类园区发展规划等规划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注意与海洋功能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专业部门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力求规划更加具体、更加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努力促使港口与城市、产业更加协调互动发展,真正实现“以港兴城、以城促港”。
三、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途径,把握福建沿海港口的建设重点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福建沿海港口公用码头泊位有效供给分布不均、现代服务能力不强、航道通航等级不高等突出问题,成为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瓶颈。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加快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建设。
厦门港要将重心从码头泊位建设为主转移到智慧型港口建设为主,切实提升供给效率和品质,促使港口从第三代港口加快迈向第四代港口。
泉州港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业主码头的开发建设,鼓励业主码头积极创造条件对外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加快大型深水公用码头泊位和航道建设步伐,着力更新现有公用码头泊位岸上设施设备,加快淘汰自然岸线泊位和老旧小码头,加大港口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港口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湄州湾港口要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中心,集中配置港口资源,支持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大规模的临港产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中心,早日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石油和液体化工物流中心以及铁矿石和木材进出口基地。
福州港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集中力量建设江阴、罗源湾和三都澳等大型深水港区,加快内河港区退出步伐,为福州新区建设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四、以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为抓手,拓展福建沿海港口的经济腹地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加快推进装备技术进步、拓展国际联运市场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还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将重点解决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切实加快出省货运铁路、国家高速公路、省际高速公路进港建设步伐,注重提升现有疏港铁路和疏港公路的等级,实现沿海港口与干线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无缝对接,努力构建起以港口为龙头、四通八达、经济便捷的陆路集疏运通道,增强福建沿海港口对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货物的辐射和虹吸作用,有效延伸福建沿海港口的经济腹地。
同时要适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LNG船的通航要求,加快推进厦门湾、东山湾、泉州湾、湄洲湾、罗源湾等重点港湾大型深水航道建设,全面提升航道通航等级,真正解决航道碍航的瓶颈问题,促进福建沿海港口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与台湾地区、东盟国家、非洲各国的经贸往来。
五、以激发港口发展新活力为目的,深化福建港口的体制机制改革
近年来,福建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改革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旧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仍需进一步深化。当前,福建省福州港口管理局、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省泉州港口管理局与福建省港航管理局都是直属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管理,相互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严格意义上讲,除厦门港口管理局外,其余沿海港口管理局均不是《港口法》所称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给履行法定职责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由于经济腹地狭小、码头功能雷同,福建沿海港口群内不同港口之间的竞争依旧激烈,抢夺货源时有发生。此外,“一湾两港两口岸两边检两海事两检验检疫”依旧客观存在,同湾同港仍存在不同监管方式的矛盾。
为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切实理顺港口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真正赋予沿海各港口管理局法定的行政职权;必须加快省内港口企业的整合步伐,探索建立起政府牵线、市场主导、资产为纽带的合作共赢整合模式;必须加大协调力度,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早日调整理顺福建省的口岸监管体系。
(作者:夏国基 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第69期县处级公务员任职班学员,福建省泉州港口管理局围头湾港务管理站站长)......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guonei/2017-03-24/39669.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