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架划界的创新与应用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3-22 13:19:03 

■李家彪


大陆架划界及其重要作用

  大陆架划界既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该划界不是由国家之间通过谈判完成,而是基于法律的原则,运用科学的证据,向国际机构提交划界申请,而后由国际机构认定。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大陆边缘占海洋的28%。大陆架划界就发生在这28%的区域内。

  从法律的角度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3个制度:专属经济区制度、大陆架制度和区域制度。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至200海里的区域,这一区域是自然拥有的、不需要谈判。只有当双方有重叠时,才涉及到谈判,均分重叠的专属经济区。沿海国如果200海里以外仍有自然延伸,符合一定条件,可以有200海里以外大陆架,这是需要划定界限的地方。划定的大陆架外部边界以外的区域叫国际海底,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当然,200海里以外都叫公海。

  依据《公约》76条,大陆架划界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之前向联合国提交申请。按照相关规定,可以提交部分申请,日后逐渐完成。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大陆架划界是通过海底探测,获取地形、地貌、海底沉积物厚度、洋壳陆壳的边界等信息,然后集成分析,确定划界区域、边界位置。

  按照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通过地质演化的规律进行划界,具体体现在4条界线上。首先确定陆坡坡脚线,从而形成2条外推线,即坡脚线外推60海里和1%沉积物厚度线;两条外部限制线,即2500米等深线向外推100海里和350海里外部限制线。这4条界线叠加在一起,取得一个最大限度的外部界限,就是要申请的界限,且申请界限不得超出两条外部限制线。

  大陆架划界有何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海底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世界各国正卯足了劲向深水进军,大陆架也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热点。目前人类油气勘探能力已经超过3500米水深,以前人们认为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深水区域不能被利用,现在这一区域已经成为现实资源。

  从划界这件事本身来说,陆地界线已经基本被确定,大量还未确定的边界就是《公约》规定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与国际海底的界限。确定这条界线,是每个国家合法向外部延伸管理权的最后机会。所以,各国纷纷投入巨资,开展划界工作。


大陆架划界原则与我国的研究历程

  大陆架界限必须向联合国相关机构,即大陆架划界委员会申请,并由该机构认定。该委员会负责审议沿海国提交的划界案,并向该沿海国提出建议。沿海国根据委员会的建议划定最终具有拘束力的大陆架外部界限。

  沿海国提出申请主张,必须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和相关的支撑数据资料。划界案和相关数据资料必须符合《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准则》规定。

  此外,划界案的提交还有一个时限问题。《公约》规定,1999年5月前批准《公约》的沿海国,外大陆架划界案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提交。但考虑到时间紧迫,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准备不充分,2008年6月《公约》缔约国第18次会议决定,如在最后期限内无法提交划界案,可先向秘书长提交一份有关初步信息,以后再提交详细划界案。或是提交部分外大陆架划界案,其他部分的划界案可以在以后提出。

  还有一种方式,可以提交联合划界案。如爱尔兰、英国、法国、西班牙,先确定4国外部界限,内部谈判留在其后。

  大陆架划界是21世纪刚刚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公约》20世纪80年代产生,1994年生效。我国1996年批准《公约》,成为缔约国。1997年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成立,审议机构成立。1999年编制《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准则》,成为对《公约》的技术解释。2001年全球第一个大陆架划界案由俄罗斯提交。2000年,我国召开主题为“《公约》第76条对我国大陆架划界的影响”研讨会,正式讨论大陆架划界问题,2002年我国启动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专项研究。我国几乎与国际同步发展,没有经验和先例可循。经过专项调查,我国2007年开始编制划界案,2009年提交初步信息,2012年提交划界案。

  我国大陆架划界专项调查共有上千人参加。事实上,项目规划、海洋调查、数据分析处理、外部界限确定,采用了很多之前调查项目的资料,最终完成了划界案申请文件。2009年5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陈佩洁代表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中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初步信息。2012年12月14日,我国政府又进一步向联合国提交了东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部分划界案。

  东海划界必须闯出新路子,即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是平行的制度,我国是宽陆架国家,可以直接提交大陆架划界申请。这就避开了按照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距离原则划界时,东海区域存在相向国之间划界区域重叠的问题。同时这一区域是弧后盆地,从地质理论来说,没有标准的划界方法。困难的是要在弧后盆地划界中闯出一条路,同时还要得到国际认可。

  中国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虽然200海里和日本有重叠,但从大陆架自然延伸来说,我国可以有延伸的部分,日本大陆架却没有向中国方向延伸。2万年前,冰期水位下降140米左右,整个大陆架暴露出来,中国人可以自如地走到钓鱼岛,日本人却要远涉重洋,来到对岸才能到达钓鱼岛。

  目前,东海冲绳海槽中央区域正在扩张。在东海冲绳海槽发现轴部地堑,岩浆沿地堑轴部上侵,诱发大量海底火山、热液活动,是板块初始扩张的天然分界线,可以成为弧后划界的地质证据与标志。同时,我们也找到一些岩石学证据,说明中间的这个地壳正在逐渐向洋壳转化。

  2012年,我们依据这些证据,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划界案,按照《公约》的规定,次年到联合国答辩。


我国大陆架划界的科技创新与应用

  我国依据初始扩张弧后划界模型和地质演化证据,完成了东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提交联合国,顺利通过了技术答辩,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权益。

  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创建大陆架划界地质模型,解决《公约》地质适用性难题;研究界限生成特殊算法,解决复杂地形界限自动识别;研发海底地球物理技术,解决高分辨率海底探测;构建划界信息与决策系统,解决异质数据分析处理难题。解决了如何利用国际规则,将其变成可以实现的地质理论,如何构建划界地质体系,如何勘测,获得数据后如何处理,如何变成划界案等问题。

  同时,将全球大陆边缘细分为离散型、汇聚型、洋岛型3大类20亚类,提出了相应的公约准则、动力演化、洋陆边界、陆坡基部和适用条件,将不同类型都做成划界模型,编制了全球首份海洋地形地貌调查标准。

  为什么要研究划界地质学呢?试想有一片岛屿,长在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划界效益。长在洋中脊上,周边海域可能连200海里都没有;长在大火山岩省或者一些微陆块上,或许有200海里;长在大陆外侧、陆架的地壳上,不仅仅有200海里,还有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

  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在国际海底资源探测上。试想,探矿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探矿区域会不会进入别国的200海里,清楚其他国家的外大陆架界限在哪里。所以,划界系统可以用于我国国际海底申请矿区的风险评估,避免落入他国大陆架划界区域。

  大陆架划界技术不仅仅可以运用于中国。目前,我国提倡全球视野、全球治理。依据划界信息与决策系统,使我国掌握全球3大类大陆架潜在分布区域和面积,增强了国际划界形势的预判能力和国际规则制订的话语权。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大陆架划界技术系统也可以成为海洋科技外交的利器。大陆架划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核心利益,支持这些国家的核心利益就是最大的外交。划界技术体系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得到国际认可,与别国开展大陆架划界科技合作,进行科技输出,也是一种外交。

  当然,大陆架划界这一理论还远未完成。由于大陆架划界的需要,也催生了一些新学科的发展,如近底高分辨率的探测系统等。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将是长期的全球热点。以前认为5年就能完成,现在来看可能会是50年到100年。

  (本文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陆架划界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3月10日在中国海洋报社的专题讲座整理而成。本报记者赵婧整理。)......查看原文: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322/65822.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