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周边成员国达成一致 建立南中国海区域地震海啸核心观测网
本报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南中国海区域工作组第6次会议于近日在上海召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秘书处、南海周边成员国以及美国国家气象局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日本气象厅西北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南海周边各成员国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南中国海区域地震海啸核心观测网,用于支撑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建设。
由于此次会议涉及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业务运行和地震水位数据共享观测网等重要议题,南海周边各成员国和国际组织均指派高级别代表参会。会议的内容包括,敦促地震和水位观测数据共享工作,研究南中国海区域地震海啸核心观测网建立;听取代号“PacWave 17”太平洋海啸演习南中国海区域预警指导产品测试情况;审议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建设工作进展,评估区域预警中心观测和预警能力,确定该中心业务化试验运行起始时间和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西北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业务协调机制等。经过3天的紧张磋商,会议就数据共享、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业务化运行和区域海啸预警培训等形成重要决议。南海周边各成员国同意加大数据共享力度,建立南中国海区域地震海啸核心观测网,用于支撑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建设。与会各国代表现场制定了各国可用于数据共享的地震和水位台站名录,用于指导今后该区域数据共享工作。会议同时决定由中国建立南中国海区域地震水位数据共享平台,为各成员国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会议还听取了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建设工作组关于南中国海区域海啸演习评估报告、区域预警中心观测预警业务能力进展报告,肯定了我国在推动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业务能力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建议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7次成员国大会批准同意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于2017年底开始业务化试运行,尽快完善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组织架构和标准业务流程,以及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西北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业务协调联动机制,为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业务运行奠定基础。
据悉,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海啸灾害发生在太平洋。目前,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与日本西北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承担着该区域的海啸预警职责,在整个泛太区域海啸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的职责,是我国推动周边海洋合作、履行国际职责和业务、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举措。此前的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合作框架下,国家海洋局联合中国地震局和中国气象局,在地震水位监测业务能力、国际协调磋商、预警流程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未来,我国还需联合各成员国在开放共享观测数据、巩固发展区域协调机制、提升实时观测预警能力等方面继续努力。
(贺靓 原野 赵联大)......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316/65712.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