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派记者 兰圣伟)当地时间2月13日21时(北京时间2月13日18时),“海豚”直升机搭载着多名选址考察队员从恩克斯堡岛(难言岛)顺利返回“雪龙”船,标志着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区域圆满完成南极考察新站优化选址任务。
罗斯海是人类航海所能到达的地球最南端海域,也是通过船舶抵达南极大陆、前往南极点的优选路线。同时,罗斯海还是南极环境保护区体系最完备的区域,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对南极乃至全球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被誉为地球上最后一个保存完整的“天然实验室”。
罗斯海新站选址队队长陆志华告诉《中国海洋报》记者,连日来,9名罗斯海新站选址队员,充分利用直升机作业窗口,克服了海面严寒大风等困难,按计划完成了5个预选区域——难言岛、伯德角、马布尔角、布朗半岛及新港角的地质调查、基础测绘、规划选址、动植物调查、海冰及气象分析、环境本底调查等各项任务。
据悉,在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期间,考察队就曾选择罗斯海维多利亚地的难言岛作为新建常年考察站的主要备选站址。此后,中国第30次、31次和32次南极考察期间,考察队又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和新站规划工作。
据悉,在以往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此次调查进一步扩大了考察范围,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比选,其中在难言岛南部调查区域,考察队新发现一处避风条件良好、适合码头建设的海湾。同时,考察队还首次步行到达难言岛西侧南森冰架边缘,考察未来建设大型飞机起降的蓝冰跑道的可行性,并完成了难言岛北部企鹅聚集区企鹅数量的定量估算,以及该区域鸟类巢穴及海豹栖息地的标注,为建站周边环境影响提供评估参考。
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孙波表示,100多年前,阿蒙森、斯科特等数以百计的南极考察先驱就是从罗斯海地区向着南极点发起挑战,具有极其厚重的历史积淀。目前,罗斯海区域已建有美国麦克默多站、新西兰斯科特站、意大利马里奥祖切利站、德国冈瓦纳站和韩国张保皋站,可以说,南极最大和最新的考察站都在这里。
孙波说,33年来,中国南极考察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东南极、南极半岛和内陆地区取得了显著突破,而在罗斯海区域尚缺乏连续性的考察活动和战略布局。在罗斯海区域建设新的常年考察站将使中国南极考察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和前沿,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216/651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