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洋旅游升温 市场蓝海如何拓展?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7-02-16 12:47:48 

海洋旅游正在成为人们旅游的新趋向,海岛游兴起,邮轮游走俏,滨海游火热……

  面对蓝色旅游升温,如何拓展这片旅游业市场蓝海?

  海洋旅游快速发育 “蓝色亮点”频频闪现

  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海洋旅游业增加值破万亿元,达到1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海洋旅游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洋旅游业已成为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说。

  海洋旅游业不仅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海洋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旅游行业的市场蓝海。

  海洋旅游快速发育,“蓝色亮点”频频闪现:

  ——滨海游成旅游消费热点。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海南等五大滨海旅游带积极开发、拓展滨海旅游新项目,加快提质升级步伐,综合配套水平逐步提高,滨海旅游服务质量、档次明显提升。

  ——邮轮游持续走热,邮轮消费快速增长。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邮轮游客出入境248万人次,同比增长44%。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邮轮旅游市场。

  ——海岛游日益受到青睐,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智慧海洋旅游浮出水面。全域旅游和“旅游+”行动,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潜力待挖掘 “品味”待提升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海洋旅游业尚处于快速发育的“少年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目前在资源利用深度、品味等级层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拓展。

  正在兴起的邮轮游热为例,刚乘坐邮轮旅游回到北京的游客赵莉说,目前我国选择邮轮游的旅客,主要还是以价格为导向,选择定价较低的经济型邮轮。旅行时更倾向于以购物观光为主的岸上服务,而忽视邮轮内部休闲活动。

  航线单一、行程较短,使得我国的邮轮旅游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容易出现低价竞争,从而降低了邮轮游的品质,致使邮轮游成为近年来游客投诉重灾区。

  据了解,目前我国邮轮游尚处于“借船出海”和“借船入海”阶段,罕见有由中国企业设计、研发、制造的大型邮轮,在邮轮运营方面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外资企业。

  再以海岛游为例,我国海岛众多,但能作为海岛游的却不多。  对此,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分会理事长辛华龙认为,主要原因,一是旅游交通不便,很多海岛无法登岸;二是许多岛屿尚处于基础开发建设阶段;三是在开发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四是海岛旅游产品的规划缺乏创新,不足以吸引游客登岛。

  海洋文化是海洋旅游的灵魂所在,目前一些地方发展海洋旅游业时忽视海洋文化的挖掘。专家认为,必须深入挖掘海洋文化以及周边区域的特色文化,拓展海洋旅游的深度和广度。

  固本开源拓展市场蓝海

  为促进海洋旅游发展,我国正在进一步完善海洋旅游标准规范,提高海洋旅游市场秩序建设能力。

  今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规范,对蓝色旅游、蓝色旅游基地核心区和蓝色旅游基地依托区进行界定,并明确提出示范基地建设的必备条件及其他一般要求,以期进一步开发海洋、海滨、海岛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旅游环境舒适、旅游休闲功能突出、公共服务发达的示范性、综合性海洋旅游目的地。

  就邮轮旅游市场而言,目前,我国邮轮旅游市场渗透率尚不足0.02%,发展空间广阔。业内专家预计,未来5年-10年邮轮旅游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鉴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全球主要游轮公司已纷纷将其最新、最先进的豪华游轮部署至中国市场。同时,随着国内邮轮游快速增长,邮轮游客源地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对邮轮始发港口的多样化和分散化提出了要求。对此,一些旅游公司已经启动“多港口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为适应市场需求,还应开通更多的跨国航线,进一步发展长距离跨国界邮轮游,多元化产品增加旅行者重复消费的意愿,进而促进邮轮游的长远发展。

  就方兴未艾的海岛游而言,目前大多数海岛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服务缺乏。专家指出,必须改变我国海岛游长期以来多限于观光旅游的局面,加大对海岛游等新业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利用进程,提升海洋旅游消费层级。

  张占海表示,国家海洋局正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将结合海岛经济、海洋旅游等发展需要,建设相关类型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探索海洋旅游发展新模式,推动海洋经济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记者刘诗平)

  我国五大滨海旅游带加速提质升级

  记者近日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为加快海洋旅游的产业升级,我国五大滨海旅游带积极开发、拓展滨海旅游新项目,提升滨海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地处环渤海湾滨海旅游带的天津市积极挖掘旅游资源价值,通过“深度亲海”新亮点打造滨海旅游品牌;秦皇岛依托滨海特色优势做优休闲旅游经济。

  ——地处长三角滨海旅游带的上海市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水陆联动、全域开发的大旅游空间格局,规划建设滨海临江旅游圈。

  ——地处珠三角滨海旅游带的广东省大力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形成了八大海湾和海岛旅游圈、“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旅游线路和“一核两带三廊五区”的旅游布局,其中旅游圈包括环珠江口旅游圈、川岛-广海湾旅游圈、海陵岛-月亮湾旅游圈、水东湾-放鸡岛旅游圈、环湛江湾旅游圈、环大亚湾旅游圈、红海湾-品清湖旅游圈、南澳岛-汕头湾旅游圈;旅游线路分省内线路、跨省线路和国际线路(“重走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

  ——地处海峡西岸滨海旅游带的厦门以生态廊道为基底,打造由城区向滨海带渗透的山海景观廊道,构筑一条以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滨海旅游浪漫线。

  ——地处海南滨海旅游带的三亚滨海旅游产品已经逐渐从起步走向成熟,出现了滨海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头并进的新局面;不断挖掘滨海休闲运动项目发展潜力,开展国际帆船赛、马拉松等国际赛事产品;推动海上休闲观光旅游,开发游艇、帆船、潜水和冲浪等海上娱乐产品;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吸引力的滨海度假产品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海洋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成为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认为,海洋旅游业不仅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也易于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海洋产业之一。发展滨海旅游业,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和海洋文化特色,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滨海旅游产品供给向高端化、生态化、信息化和优质化发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