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新的挑新的挑战在前头战在前头—访中国大洋第38航次第一航段总指挥于洪军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2-09 13:58:09 

  2月6日,“向阳红09”船从山东青岛起航,奔赴西北印度洋,开启了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的收官之旅。《中国海洋报》随船特派记者在行进中专访了第一航段总指挥于洪军。■本报特派记者王自堃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的基本情况。
  于洪军:本航段作业区域为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区,即卡尔斯伯格洋中脊活动热液区。调查区位于天休热液区、大糦热液区、卧蚕热液区及其周边海域。航段时间总计63天,其中走航调查34天,作业区调查27天,靠港2天。在此期间,蛟龙号将开展10次下潜作业,拟验证调查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分布状况和成矿潜力,同时兼顾极端环境生态系统的调查。
  本航段共有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十几家单位的94人参加。第一航段首席科学家是来自海洋二所的韩喜球研究员,她曾是“大洋一号”船上首位女首席科学家,也是中国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多次带领科考队伍调查印度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并取得重要发现。本航段调查区域是她在前期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定的,作为“领路人”,她将负责本航段科考目标的实现。
  记者:本航段的调查区域有着怎样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于洪军:西北印度洋调查区位于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要道,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地位。我国自2012年开始在相关区域调查,至今已发现了4个硫化物区。此次利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对已发现的热液区和热液异常区开展相关调查,可以验证以往航次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评估该区域的资源潜力,提高相关科学研究的认识水平。
  记者:这是蛟龙号首次到西北印度洋作业,将实现怎样的目标?
  于洪军:蛟龙号海上作业技术特点以多金属硫化物区的资源勘探、环境调查等为主要需求,“蛟龙”首次在慢速扩张西北印度洋脊活动热液区开展载人深潜探测,将突破以往基于大洋常规调查手段对该区域的认识,促进蛟龙号的搭载配套作业工具的研制和海上试验,为最终形成具备水体、地质、化学、生物、地球物理等全面科学探测能力奠定基础。
  记者:本航段在潜航员培养上有什么计划?
  于洪军:本航段将结合下潜作业,继续开展潜水器相关岗位及水面支持系统岗位人员培训,巩固“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培训成果。第二批6名潜航员学员已经在上一个航次完成了从学员到实习潜航员的转变,此次将开展实习潜航员下潜作业实艇训练,使这些实习潜航员具备独立驾驶潜水器进行下潜作业的能力。
  记者:“向阳红09”船已是一艘38岁高龄的“老爷船”,38航次又是迄今潜次任务安排最多、海上连续作业时间最长、调查区跨度最大的一个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请问在船舶安全保障方面有哪些准备?
  于洪军:航次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安全,在整个航次执行过程中,我们将成立安全检查组,负责整个海上作业安全工作,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深海中心负责,各参航单位参加。同时还将对全体人员进行消防救生教育和海上作业安全教育,全体人员均需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做到每个人都熟悉所在岗位的安全规定、操作规程和防范措施。......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209/6508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