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青岛正式迈入“万亿俱乐部”!紧跟杭州南京位列全国第12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7-01-23 13:49:13 

QQ截图20170123134524.jpg

权威人士透露,2016年,青岛GDP已突破1万亿元,增长7.9%左右。


继杭州南京之后,青岛正式成为全国第12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这是历史性的突破,这是900万青岛市民的共同荣耀!


〉〉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期待


这些年来,青岛进入万亿俱乐部,从未缺少关注。


在此之前,全国共有10个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包括4个直辖市,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唯一的地级市苏州。其中:

QQ截图20170123134545.jpg

10天之前的1月10日,南京市长缪瑞林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披露:2016年南京实现GDP10450亿元,成为全国第11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


今天,青岛与南京一起,在2016年,携手迈进了“万亿俱乐部”。


2015年青岛GDP为9300.07亿元,紧跟南京(GDP为9600亿元)之后。


于是,“青岛南京有望明年加入万亿俱乐部”、“南京青岛即将冲关”……当时的媒体上不乏这样的声音。


青岛没有让人们失望。


早在2016年12月10日,青岛市发改委主任朱培吉在述职时就表示,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7150.95亿元,增长7.7%,高于全国、全省1和0.2个百分点,全年总量有望突破万亿元。


这消息无疑振奋人心。


“梦寐以求之事终于将变成现实。这个数据的意义是很重要的,表明青岛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科技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隋映辉告诉半岛记者。


“青岛经济总量过万亿对青岛意义重大。”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雷仲敏说:这有助于青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有助于增强城市辐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QQ截图20170123134606.jpg

在这之前,作为东部经济大省,山东GDP长期排在全国前三,却一直没有一个GDP过万亿的城市。


这无疑是不应该的。


中心地位不够突出,龙头的带动作用就不够强,会制约区域的协调与协作。


山东省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0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青岛的强大对半岛地区乃至全省意义重大,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


据内部人士透露,2016年初,《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情况的报告》上报到省里后,郭树清省长在第四页批示:“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岛要成为山东的‘深圳’。”


这几年,青岛一直在全面对标深圳,到深圳进行学习考察十分频繁。


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指标框架体系借鉴了上海、深圳的指标体系。

而青岛积极推进的邮轮母港国际金贸中心规划,对标的是深圳前海新区。

QQ截图20170123134630.jpg

无论是深圳,还是青岛。

21世纪,最缺的还是人才。


接受媒体采访时,时任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谈到,“深圳非常尊重企业家,他们都很了不起。”


马兴瑞说,“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这个有名的“4个90%论断”构成了深圳的创新基因。


而且,深圳人才新政规定:马蔚华、王石、王传福、徐少春等20位名人,每人每年可以向深圳推荐两名他们认可的人才。深圳将这些人直接认定为高端人才,给予相应的待遇。


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说:“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关键,就是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为此,2016年11月,青岛市制定《“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建立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对产业发展亟需、社会贡献较大的“偏才”“专才”,经评审认定后,给予其相应人才待遇。建立特殊人才举荐制度,成立特殊人才举荐委员会,推荐具有特殊才能或作出特别贡献的人才。

QQ截图20170123134657.jpg

青岛进入万亿俱乐部,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异军突起!


2016年,全省共有6个县市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其中除了排名第三的济南历下区外,其他5个全部集中在青岛。而就在5年前,全省县市区财政收入5强榜上,身为全省发展龙头的青岛,竟无一上榜。


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青岛的县域经济都是默默无闻的。


究其原因,青岛郊县,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划归青岛,由于历史“惯性”作用,青岛没有跳出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势,最突出的表现是,规划一直仅限于城区规划,在空间、产业、基础设施诸方面,都缺乏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支撑,广大县域优势始终无法充分发挥。


这种局面随着“全域统筹”战略的实施得到根本改变。


2011年,青岛出台城市历史上首个全域发展规划,“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城市布局的展开,坚持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治的局面,把县域纳入了与主城区更为紧密衔接的“同城发展时代”。


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得到了空前释放。在全域统筹的理念之下,所有的区市都变得越来越强,并且各有特色互相配合。如此,才会有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这座城市“宜居幸福”的成色才会更足。


QQ截图20170123134718.jpg

青岛迈入万亿俱乐部,更离不开企业的蓬勃发展。


1月20日上午,在青岛市2016年度地方纳税50强发布暨销售收入100强企业迎春茶话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送给企业三句话:

“没有比双脚更远的路”


要脚踏实地,紧盯实体经济这个城市本钱,当好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在融入大局中提升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制造业企业要继续把牢主攻方向,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脱实向虚”,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持续增强“青岛制造”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金融等服务业企业也要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没有比创新更活的水”

QQ截图20170123134740.jpg

李群特意举了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的例子激励大家。他说:“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时,被问及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受时,一语双关地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青岛企业家和部门负责同志,也正适合坐这样的车。大家要有‘被催着跑’的紧迫感,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另外,李群还讲述了台州马桶盖的事例,希望给企业一些启发。“台州的智能马桶盖已经形成产规模,产值千亿。一个小小的马桶盖,能做到这么大规模,打开国际市场,值得我们思考、学习。”李群说,尤其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努力在产业链、技术链等方面走向高端,培育竞争新优势,“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没有比家乡更深的情”

QQ截图20170123134808.jpg

“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不管是不是青岛人,只要企业发展在青岛,工作在青岛,咱们就都是青岛人,青岛就是你们的家。”李群说,家乡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企业收获累累硕果回报父老乡亲。希望大家继续扎根青岛、深耕青岛,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更好地参与支持家乡建设,走企业与城市和谐共赢之路。


从2012年至今,这已经是青岛第六次表彰纳税50强企业。6年来,每一次表彰会李群都未缺席。


迈入“万亿俱乐部”,对一座城市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虽然一个“GDP”崇拜的时代已飘然远去,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迈入万亿俱乐部”对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意义。


多大的GDP总量,决定多大的城市能级!


青岛想成为真正的“一线城市”,1万亿是无法绕过也必须迈过的第一个门槛。


青岛作为新晋“国家中心城市”,1万亿的体量,才能保证“中心”的能量。


有人说,微信让腾讯抢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张船票。

而“万亿俱乐部”,则是青岛在未来城市竞争中,拿到的最重要一张船票!


2016之于青岛,注定被铭记。


这一年,青岛正式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这一年,青岛又昂首迈入“万亿俱乐部”


对于一座只有100多年历史的城市而言

这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对于900万青岛市民而言

这不是抽象冰冷的数字,而是真切具体而温暖的幸福生活


2017,青岛在全国城市中,找到了属于她的新坐标

昂首走进中国城市的“第一阵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