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发布2016年十大科研进展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发布时间:2017-01-12 15:44:09 

1月11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布了2016年十大科研进展,显示出海洋国家实验室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在国际海洋科研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

  一、透明西太平洋认知体系取得突破

  在中纬度西太平洋,海洋国家实验室科研人员首次指出海洋中尺度涡和大气相互作用对维持西边界流有重要作用,阐述了中尺度涡影响西边界流的动力机制,为西边界流的动力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为气候模式西边界流的准确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海洋数值模式大规模高效并行计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和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等合作,突破了负载近绝对均衡、主从核协同计算框架设计和循环折叠优化等若干关键技术,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ASNUM海浪模式,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全球空间分辨率约为1公里的海浪模式研究。

  三、南海-西太平洋大规模定点观测网建成

  完成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蕴含丰富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及完整监测。截至目前,由田纪伟教授领衔的团队已在南海成功布放系列深海长期观测潜标259套次,成功率达到100%,对于潜标布放与回收这一高风险调查项目,该作业完成水平国际罕见。南海潜标网目前在位潜标34套,并通过2016年航次首次实现全面覆盖南海深海盆的深海多尺度动力过程长期连续观测,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区域海洋组网规模最大的潜标观测网。该潜标观测网的建成与运行,标志着“透明南海”工程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我国构建“透明两洋一海”观测网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四、海洋生物基因组学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

  全基因组SNP分型技术是解析全基因组范围内遗传变异与性状关系的核心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大规模应用基因组信息进行重要性状遗传解析的研发热点。海洋国家实验室在前期开发的2b-RAD简化基因组分型技术和 MethylRAD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发了串联标签测序技术,在一个测序片段(read)实现了对多达5个标签同时分析,解决了2b-RAD技术无法应用于双末端测序平台的局限,使得简并基因组分析成本大大降低,首次实现了全基因组SNP分型和DNA甲基化的同步联合分析。

  五、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方法研究取得突破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针对渔船声学数据中普遍存在的噪声问题,建立了一种强干扰噪声消除方法及其运行算法,并依托渔业声学数据后处理商用软件实现了标准化应用。该方法在消除干扰信号的同时,还有效还原了南极磷虾集群的回声强度和形态特征,为充分发挥渔业自身在资源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增添了利器。该方法经CCAMLR科委会相关工作组专家的应用与认可,发表于CCAMLR SCI-ENCE上,彰显了我国科学家对CCAMLR相关研究的贡献。

  六、海洋微生物药物先导化合物取得新发现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是开发防治重大疑难疾病新药的战略性资源。 2016年实验室注重深远海药用生物资源的开拓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先后在马里亚纳海沟、中国南海及台湾海峡等海域采集获得50余份深远海样品,得到了200余株深远海来源活性真菌和放线菌资源,拓展了海洋微生物资源库。药物先导化合物研究也取得新发现,从海绵来源放线菌中发现的新型硫桥二聚吡喃萘醌结构,对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七、亚洲大陆边缘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取得新认知

  2016年,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与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进行了海洋地质联合调查研究,在以往合作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北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南到安达曼海、苏门答腊外海和孟加拉湾等广阔海域的调查研究,首次全面获得了这些海域的沉积物样品、CTD和悬浮体资料,使我国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系统拥有这一广阔海区样品和资料的国家。

  八、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水合物矿体具有厚度大、产状多、连续好、埋藏浅等特点。首次在高热流背景的泥火山构造实施4口浅钻取样获得水合物样品;在水深948~960米、海底以下22~54米发现两个浅层水合物矿体,水合物矿体具有厚度大、产状多、连续好、埋藏浅等特点。各类研究成果对建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理论,推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九、南大西洋中脊热液活动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国已在南大西洋中脊13°S-28°S之间发现十余处热液活动区,成为目前世界上在南大西洋发现热液硫化物区最多、调查研究最详尽的国家。2016年,实验室基于前期样品和资料研究发现,南大西洋热液活动主要集中产出于脊轴新生火山脊、裂谷壁、非转换断层和内角高地等四类构造环境。

  十、近海生态安全保障技术取得新进展

  研究了南黄海绿潮的发生机理和成灾过程,提出了 “提前打捞、靠前防控”的绿潮防控策略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验证,针对年度绿潮发展态势和防控对策,多次向青岛市政府提供报告和建议;初步查明了渤海秦皇岛邻近海域褐潮主要肇事种和起源地;研究了我国近海四种大型水母的生存策略,发现大型水母水螅体对网衣......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7-01-12/3718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